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B.早期殖民扩张
C.开辟新航路D.第一次工业革命
2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金融资本为网络的世界体系与大工业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它们的结合充满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对弱小民族的侵略和奴役,但在客观上,它进一步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自守的状态。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A.引发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分化重组B.开始打破各民族的封闭状态
C.激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3 . 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他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这一现象
A.推动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背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
C.有利于企业优化经营管理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21-06-01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美国捕鲸业曾一度繁荣,鲸油、鲸骨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照明、润滑、服装等行业;19世纪60年代以后却急转直下,许多从业者破产或被迫转投其他产业。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技术革新改变市场儒求B.政府转为扶持重工业
C.保护生态成为社会共识D.生产及资本走向集中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美国人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

材料二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7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其他先进国家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摘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材料三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在这一阶段,垄断资本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为了追逐最大限度利润,大大推动了资本的输出,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摘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及其开始的标志。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8 . 一位著名的科学史专家说: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学还停留在教授的小实验室中,并不是科学引导工业发展的趋势,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形则大不一样了。该专家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A.继承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学理论B.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C.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进行了创新D.推动工业生产规模及速度的空前发展
9 . 关于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1870、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年22%8%13%10%/
1913年15%11%13%8%4
A.美国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B.英国贸易优势的保持主要依靠技术创新
C.德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进步D.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各国矛盾加剧
2020-12-0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10 . 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在图书馆的发展史上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它的规模及被利用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科学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十九世纪中期之前,英国的图书馆主要是为中上层人士服务的,如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创建于 1602 年),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创建于 1753 年)和一些只为少数人服务或只在小范围内开放的私人图书馆。

17 世纪末流行会员制收费图书馆。18 世纪 30 年代,出现提供图书租借服务的流通图书馆。工人阶级也组织了会费低廉的收费图书馆。

1850 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然而其后 40 多年,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并不理想。直到 1872 年左右,女性工人和非技术工人才拥有会员资格。1893 年,英国议会对该法案做出修正,允许地方政府有权决定设立公共图书馆。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并逐步消除了图书馆历史上对性别、阶层、经济状况、身份、年龄的诸多限制,实现阅读空间真正的公共性。总体来说,到 20 世纪初,欧洲已经普遍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体系。


(1)假如你进入 1900 年的英国某处公共图书馆,设想一下你将会看到哪些类别的图书?并试着列举几本具体的书名。(要求:至少列举两类,每类至少两本书籍。列举类型并阐明原因,表述简洁,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及发展,简要说明“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国家科学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
2020-12-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