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历史中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20更新 | 419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财富观演变一览表

语境转换主要观点
第一阶段“什么东西是财富”哥伦布:黄金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
孟克列钦(15751621年):财富就是货币,就是金银,而商品流通则是获得金银的最重要的方法,对外贸易是一国财富增殖的源泉。
第二阶段“是什么东西创造财富”亚当·斯密(17231790年):财富的源泉是一国国民每年投入的劳动,所有劳动的生产物构成了一国的财富。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自由贸易才能发展英国工业,从而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第三阶段“是什么东西能使财富增长”20世纪末,罗默、卢卡思等提出了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是内生的,它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溢出,以解释“在同一技术水平下,各国的财富增长为什么会不一样”的现象,因此知识是新的财富源泉。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五次传染病情况简表

传染病人类活动影响
黑死病(鼠疫等)
1347年—1351
11世纪的垦荒运动引起环境破坏;居民木制、泥砖等结构的房屋;再加上人们不良的卫生习惯。西欧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大量人口死亡后,封建农奴得到解放;人口死亡,带来宗教的改变,找到新的教义来对死亡进行新的解释,人们把目光从天国转向了尘世的享乐。
美洲瘟疫(天花、麻疹、霍乱、白喉等)
15世纪左右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美洲土著90%的人口毁灭;引起了非洲大规模黑人奴隶的贩卖。
伦敦大瘟疫
1665年—1666
英国的病源很可能是那些从阿姆斯特丹开出的运送棉花的商船。超过10万人死亡。为躲避瘟疫,牛顿回到乡下。这期间他在光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1687年,牛顿划时代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五次大霍乱
1817年—1896
工业革命、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是造成19世纪霍乱全球流行的主因影响遍布全球,大量人口死亡。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公共卫生治污运动和住房改革。1900年左右,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卫生协议和机构诞生。
西班牙大流感
(蔓延全世界)
1918年—1920
第一次世界大战,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全球有2500万到5000万人丧生。德国由于疫情和战斗损失了80万兵力,191811月穷途末路的德国无力再战,只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摘编自丁学良、龙希成《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传染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至少提取两次有关传染病的信息,并论述传染病、人类活动和人类文明进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关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的母亲说:与她那供孩子睡觉、哭闹、玩耍、干活的只有一扇窗的房间相比,她宁愿去曾经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工厂。工厂的环境安静有序,就像是在度假,不像家里那么杂乱吵闹。下班以后,她常常不想回到家里。但家里的婴儿常常生病,她只得辞去了工厂的工作。现在她整天在家缝制上衣,工作时间比以前长,挣的钱却更少。另外,在家里,孩子们在她的面前会提出各种要求,而为养活他们所需的稳定工作需要全神贯注,因此她常常顾此失彼。她的生活变成了令人筋疲力尽的追逐,以至于“每天早晨我都不想起床开始新的一天”。

另一个有三个孩子要养活的柏林寡妇有几句话,向户口调查人诉说了她的痛苦处境:“因为工作和疾病,我的孩子不可能在家里得到正常的养育,我把他们送进了孤儿院。因为我作为母亲,感情上接受不了,三个月后我把他们又带回了家里。我希望他们多少能照管自己:他们不可能指望我。”按:上述材料选自一段对1898年柏林生产状况的披露。

——安妮特·库恩、约翰·卢森主编《历史上的妇女》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两个相互关联的现象,指出其所反映的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并予以合理解读。(要求:写出历史现象与相应的社会经济状况,解读符合时代特征,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03-08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后记中写道:任何文明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西方文明并不例外。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些西方人却把自己的文明说成完美无缺,而其他文明则一无是处。在他们眼里,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是对的,指引着正确的方向;其他文明则从一开始就错了,隐含着天生的“劣根性”。这种说法尽管荒唐,而且越来越不能拿出来登大雅之堂,但它却流传广泛,很容易让一些人信以为真。……西方文明的确有许多长处,值得他人学习,但也有不少短处,须被他人引以为戒。……西方文明来自西方本土,而不来自西方的上天;西方文明是土生土长的西方本土文明,有许多现象是它所特有的,并非所谓的“普世价值”。《西方那一块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西方文明有它的源,也有它的流。


提取材料中有关西方文明的一个观点,围绕这一观点拟出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予以阐述。(要求:列出提取的观点,写出具体明确的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1800年的近代早期,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之中。商业、生物以及文化上的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革命改变了欧洲和美洲社会,对大西洋沿岸的社会组织形式产生了深刻影响。起初是欧洲,然后是美洲,革命与随之而来的斗争促进了民族认同感的形成。西欧和北美人民在建设国家的同时,还踏上了工业化的进程。到19世纪晚期,俄罗斯、日本也开展了工业革命,那些到20世纪还没有展开工业革命进程的国家也因此迅速落入受工业化影响的范围内。工业化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它发展出极为发达的运输、交流和军事技术,这些都是农业社会难以匹敌的,让西欧人得以在19世纪将自己的统治强加给亚洲大部分地区及整个非洲。19世纪末,美国和日本利用自己的工业技术,提升了国际地位,从而与西欧国家一道成为世界性的帝国和全球性的殖民力量。殖民地人民则更难获得机会实施社会、政治改革,但他们经常通过发动叛乱和组织反殖民运动来反抗帝国主义统治。革命、工业、帝国时代使19世纪末世界各地冲突升级,这三个历史进程一道,促使世界各地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一文明的交流与传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合理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6-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历史上的运输革命

时代近似日期载人和货物的方式
农耕时代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前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前
大约从公元前1500年前
大约公元前3世纪秦汉时期
公元7世纪隋朝时期
大约公元8世纪唐朝时期
畜力运输工具
轮式运输工具
波利尼西亚长途海运
利用运河运输军粮的漕运
京杭大运河长途漕运
海上丝绸之路海运兴盛
现代公元1000年代
从大约19世纪早期
从大约19世纪晚期
从大约20世纪早期
大约20世纪中期
造船航海技术改进
火车和轮船
内燃机
空中旅行
太空旅行

——改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向发展


横向发展


                                                               ----据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注:“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进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 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最终发展成为一部整体的世界历史。)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


——据梁立明、陈立新《世界技术成果时空分布的量化特征及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


上表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国家和社会信息,请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此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二十一世界的科技》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