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人类文明和历史学研究领域,科技革命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观察。在世界科技层次:科技革命是科技范式的转变,关注科技自身的变化。在人类文明层次:科技革命不仅是科技范式的转变,而且是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称,指引发科技范式、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的科技变迁。

——摘编自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预测及中国的应对之策》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谭浩《中国的“后钢铁”时代》


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03-17更新 | 32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新高考历史模拟预热卷【山东专版】
3 . 在工业化时代,制造业一直是衡量一国强盛的最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2019)
从材料中任选某一时期或某一个国家,分析其制造业变化的情况,并进行合理解释。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世界科
学中心
依据
汤浅光朝:平凡社年表赵红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意大利1540161015401620
英国1660173016601750
法国1770183017601840
德国1810192018401910
美国1920年至今1910年至今


据表、图,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特征并选择其中一个科技中心对其成因进行解读。
2022-11-2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世界观,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不仅在欧美思想界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内容“宿命”、“等级制”和“奴役”、“优胜劣汰”,诸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概念已经成为当时的“时代标签”。

——摘编自周保巍《“社会达尔文主义”述评》       

材料二1895年,严复在其译述的《天演论》中,阐释了“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一种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是强横者,谁就是优胜者,就能生存下去;谁是弱劣者,谁就要在竞争中失败、灭亡……不到几年《天演论》便成了一般救国人士的理论根据,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名词也便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口头禅了。

——摘编自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热词在中西方流行作出合理解释。
2022-11-10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确立1619世纪,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赋予欧洲发展巨大的推动,为欧洲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基础。19世纪的相对和平为西欧发展提供了国际环境。欧洲资本和技术输出给世界经济以有力推动。美国和英国自治领已经欧化,俄日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欧洲全球霸权时代的终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结束了欧洲全球霸权时代。失去了大量海外投资;工业破坏严重,海外市场由于美洲和亚洲的竞争不断萎缩。美国变成债权国,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40%以上。
多极结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构建起重新分割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个涵盖全球大国的多极体系,呈现出以英、法、美、日、苏等国际行为体为代表的多极结构,并留有欧洲大国均势的痕迹。
两极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不是冷战,是保持合作。但是美苏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必然产生对抗,导致两国对外政策转向,脱离大国合作。冷战在政策的对立中爆发,由此形成了美苏两大集团,两极格局逐渐定型。
两极格局孕育的多极化趋势随着冷战的发展,西方集团逐渐分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两极格局动摇,欧洲、日本、中国等力量中心不断成长,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
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1991年,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坍塌消失,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它在带来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世界局势出现新的动荡的同时,也带来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的结束。

——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一条以上信息,围绕着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主题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6-28更新 | 31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1(山东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7 . 目录具有提纲挈领和纲举目张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文明史》和《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目录摘编如下

目录著作
第五部分17001920年的革命、意识形态、新帝国主义
31章科学革命及其启蒙影响
32章自由主义挑战君主政体
33章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34章欧洲工业化及其社会结果
35章意识形态冲突中的欧洲
36章民族国家的巩固
……
【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著,林骧华等译《世界文明史》(下册)
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38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39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
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册)

参考材料,编写一份关于近代世界经济的目录(部分),并对此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目录;说明要史论结合)
2022-06-21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山东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强国之梦

材料 在20世纪中叶之前,唯一具有足够吸引力,能够被称为“梦”的社会模式是美国梦。美国梦的信念基石是:任何生活在美国的公民都能实现个人抱负一一通常是获得物质财产;美国公民不论来自什么样的社会背景或种族,只要努力工作,有成功的决心,就能实现美国梦。到20世纪末,西方世界又出现了一个新梦想——欧洲梦。欧洲梦的第一个思想基础是,所有公民,不论来自什么样的社会背景或种族,都可以在欧洲社会中实现他们的梦想,而且还可以享受到这个社会高品质的、安全的生活。欧洲梦的另一个思想基础是,每个公民在社会中都有一席之地,无论一个人成功与否,都会得到关照。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人已经习惯了依靠信用卡的生活,政府也支持这种负债文化。欧洲的政党相互竞争,推出各种政府计划,在不增加税收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养老保障、学校和医疗系统。

大多数欧洲国家都以发展多元文化为荣,吸引了大量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移民到欧洲,他们愉快地与欧洲本土居民共处。但是,多元文化主义的神话在宗教恐怖主义面前破灭了。

在欧洲人向世界各地扩张5个多世纪后,哥伦布、达・伽马和库克的精神以及他们开拓新视野的愿望似乎都消失了。

——摘编自《欧洲: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篇以“美国梦”或者“欧洲梦”为议题的学术论坛的发言提纲。(要求:先确定发言提纲的主题,主题要紧扣20世纪欧美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领域的相关史实;发言提纲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发言提纲内容完整,逻辑清晰)
(2)当下,中国梦成为世界各国媒体谈论的重点话题。结合材料信息,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解。
2022-05-08更新 | 25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九)
9 . 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阶段状况关键词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商业革命
第二阶段迅猛发展机器大工业、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第三阶段总体形成垄断资本、第一次世界大战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

从上表中任选2个阶段,指出该阶段的起止年代,并补充相关史实,围绕世界市场的发展进行论述。
10 . 铁路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交通工具"。19世纪的德国铁路建设基本上与德国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同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的德国铁路建设

材料一   

1   18401900年德意志铁路里程(公里)

年份1840185018601870188018901900
里程46958561108918876338384286951678

——据孙继静《现代化视域下的19世纪德国铁路建设》

2   18401875年德意志和普鲁士可变价格下的价值创造(百万马克)

年份1840184518501855186018651870
德意志2.2914.0348.18102.42173.21275.86397.84
普鲁士0.627.8528.8756.8896.14157.01274.48

——据邢来顺《德国工业化经济一社会史》

3   国家对普鲁士地区铁路的控制里程(公里)

年份国家铁路私人铁路总里程
18796323.613650.119973.7
188011455.38893.120348.4
188111584.39159.220743.5
188214825.66327.821153.4
188315301.16604.221905.3
188419766.93002.622769.5
188521138.42496.623635.0

——据孙继静(现代化视阎下的19世纪德国铁路建设)

材料二   铁路建设带动了德国以机车为代表的机器制造业及钢铁、煤炭产业的发展,催生了近代金融企业,促使全能银行产生。铁路的迅猛发展弥补了德国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关税同盟无能为力之处。奔驰的火车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时空观念,空间相对缩小,时间也相对缩短,为此,国民经济学家李斯特将铁路网和关税同里形象地称为同时出生,一起成长,共同推进德国一体化的"连体双胞胎",他说∶"铁路网作为唤起民族精神、滋养民族精神、增强国家防御力量的手段,对于我们德国人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远远超过对于其他任何一个民族的价值。"隐国小说家威廉·拉贝也说∶"德意志帝国是在第一条铁路建成时诞生的。"

——据宋彩红《近代德国铁路建设及其与经济、政治互动研究(1835-1918)》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德国铁路建设的价值予以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