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0 道试题
1 . 有现代学者指出晚清历史有四次转折,其中前三次如下表所示。表中空白处的内容应是(     
次数转折性事件这一提法的主要理由
第一次鸦片战争“独立发展的中国开始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太平天国起义“迫使列强重新认识中国,迫使清廷调整内外政策”
第三次洋务新政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
B.“发展军事工业有保卫国防、对付外国侵略的动机”
C.“洋务派比较务实,比较能够接受西方先进的东西”
D.“社会上形成了一批封建专制和皇权统治的掘墓者”
2023-01-13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研究认为,19世纪60年代以来,洋务派活跃在晚清政治舞台的几十年间,一直以“中体西用”为号召,其口号在形式上几无变化,只是强调的重点却从“西用”逐渐偏向“中体”。据此可知洋务派(     
A.论争对象发生改变B.救亡思路僵化死板
C.改革目的悄然变化D.检讨甲午战败教训
3 . 下表为张之洞督鄂时期在武昌兴办的近代工业概况。这反映了(     
企业名称创办时间企业名称创办时间
湖北织布官局1891年铜币局1902年
银元局1893年武昌制革厂1903年
湖北缫丝官局1894年模范大工厂1907年
湖北纺纱官局1894年湖北毡呢厂1908年
湖北官钱局1897年湖北针钉厂1908年
湖北制麻官局1897年
A.工业重心日益向内地转移B.洋务运动发展如火如荼
C.健全的工业体系逐步建立D.国人积极探索国家前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国家将中国和日本列为"半文明"国家。甲午战争爆发时,纽约《晚邮报》刊文认为中日之间的战争是对现代军队和装备的检验,尤其是对“文明”国家建造的装甲舰的检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定位是基于当时(     
A.中日两国军事实力差距过大B.中国主导的华夷秩序瓦解
C.日本文明开化得到西方认同D.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5 . 根据1863年议立上海同文馆时经费预算,西人教习两人共约需银3000两,此外还有其他的补贴,而同时任教的国人教习,四人共计480两。凡在翻译馆业绩出色的海外翻译人员,均由江南制造局褒奖,并授予荣誉职衔。这些政策(     

A.表明中国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B.利于打破"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D.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步走向近代化
2023-01-09更新 | 186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1866年,徐寿被派往由李鸿章、曾国藩兴建的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任,徐寿向曾国藩建议:要想办好江南制造总局,就要做好四件事,一为翻译西书、二为采煤炼铁、三为自造枪炮、四为操练水师。但曾国藩依旧把徐寿当作只会造船的工匠,他对徐寿说:“其轮船以外之事,勿遽推广言之”。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来徐寿在轮船招商局所造蒸汽动力轮船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序幕
B.徐寿建议落空,江南制造总局在“翻译西书”方面始终没有什么作为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因目标转向“求富”发行股票,股票开始走向市场
D.洋务派早期代表曾国藩对中国近代科技奠基人徐寿建议缺乏应有重视
2023-01-04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模拟历史试题
7 . 下表示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洋纱、土纱用量表和机布、土布情况。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中国(     
年份中国机纱、土纱用量表(单位:万市担)中国机布、土布产量表(单位:百万匹)
用纱总量洋纱量土纱量总产量机布产量土布产量
1840751.26 3.03748.23600.0620.73579.33
1860760.554.28756.27 624.5919.88604.71
1894740.99173.64567.35686.2591.70594.55
A.洋纱洋布的输入均衡增长B.近代棉纺织业发展艰难
C.棉纱市场被西方列强操控D.传统自然经济迅速瓦解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䜣为代表的朝廷势力和地方实力派的汉族士绅都认识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逐渐改变了对西方的政策,采取了现实的“承认主义”,迈出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清朝的传统政治结构存在着对社会变革的容纳能力不足和不能有效地发挥现代化领导力量,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的启动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起步缓慢,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很难走上真正的现代化之路:清朝取消“策问”考试,严重阻碍了知识分子知识的增长、精神的独立。“中国吃大亏的重要原因是固有文化有很强的排他性,它也吸收外来文化……但是已经固化为社会制度的三纲六纪,外来文化只能融化在这个大框架下,成为添绿加彩的枝叶”。

     ——摘编自余海翔《浅谈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材料二   通过“拿来主义”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美国是由英国的殖民地发展而来的,有了可供效仿的对象,更有殖民时期形成的一定的工业基础。独立战争后,政治上的独立只是在束缚其发展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英国不允许殖民地拥有自己的经济,于是经济独立的革命呼之欲出。美国是在不断探寻合群生活的道路上成长起来的,形成勇于探索乐于接受一般事实的平实态度。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意一生从事一种工作,当人不可能被专业化时,机器的专业化就成为时代所需,这就是惠特尼“通用制”通过“拿来主义”取得成功的原因。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抓住时机大量“拿来”移民和资本,经济的发展迫切地需要法律的调节,新的法律体制取材于英国的传统法律,并注入了新的内容,使之与新社会相适应。一个国家或民族想要发展,不妨学学美国的“拿来主义”。

       ——摘编自王莹《美国的“拿来主义”与早期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承认主义”的特点和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洋务派的“承认主义”相比,指出美国“拿来主义”所具备的优势,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3-01-03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和近代工业的发展

材料一   在明朝,金银矿业实被皇室垄断,直接服务于皇室财政。明政府对金银矿业采取了高度统制的政策,官府垄断经营,厉禁民间私采。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一些具体的政策又不尽相同,政府对金银矿业的政策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基本上处于时开时闭的摇摆不定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刘利平《略论明代的金银矿业政策》等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中一些富于变革精神的官员改变“夷夏之防”的观念,以“自强”相号召,提出“师夷”的主张,以最刺痛国人神经的军事工业为切入点,开始了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努力——洋务运动。作为工业化过程中最基本的物质材料,钢铁资源开发逐渐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李鸿章是19世纪70年代倡议钢铁工业建设最为积极的政府官员。关于开矿炼铁的经济价值,他认为:“此等日用必须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天地自然之利,乃民生日用之资。泰西各国以矿学为本图,遂能争雄竞胜。英吉利国在海中三岛,物产非甚丰盈,而岁出煤铁甚旺,富强遂甲天下。”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具有钢铁冶炼能力的近代钢铁企业。

——摘编自李海涛《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金银矿业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时期近代钢铁工业起步的原因。
10 . 1888年,《申报》一则时评指出,“我国之所产远不及泰西”造成了洋货盛行,进而大声疾呼:“何不亟行仿而效之,何乃甘以钱财输之于外域也?”这可以说明当时(     
A.民间投资环境的改善B.洋务运动实效的显现
C.实业救国思潮的盛行D.经济民族主义的萌发
2022-12-29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