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謇愤于清廷的“昏聩”,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因此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1896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1901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主要是为大生纱厂服务。在张謇的努力经营下,在辛亥革命前夜出现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张謇的经济事业在1920年前后达到顶峰。

——《中国通史》

材料二   荣氏企业是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和棉纱,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1905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0年荣氏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材料三   1931年以后的10多年,由于日军疯狂侵华,荣氏企业遭到重创,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

——《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状元办厂”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謇经营实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大生集团和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战期间受到重创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学习西方谋求富强为目的的运动―洋务运动。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设立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了第一批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诱导古老的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但却使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摘编自胡滨《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化早期的特点》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但存在许多弱点。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厂,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需求。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

——摘编自庄鸿铸《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代”。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资产阶级因而一度受到鼓舞。人民群众开展的“提倡国货,抵制日货”活动,在经济上抵制了外国侵略,促使一些海外华侨也竞相回国投资。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昙花一现的中国民族工业再度陷入了发展艰难的“严冬”时期,致使一度振奋人心的“春天”被过早地封杀。

——摘编自唐秀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短暂兴盛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存在的弱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兴盛”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