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三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话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2 .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1901—1911300560031510
1912—191960013000751625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3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陵机器制造局创办于1865年,位于南京聚宝门外扫帚巷西天寺。1869年,该局已能生产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炮车及枪弹。次年,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基兴建火箭分局。1871年9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分局。1879年,归并乌龙山机器局。1881年,仿制成功美式加托林轮转机枪(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仿制成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四门神机连珠炮)。

——徐泓《徐建寅与金陵机器制造局》

材料二   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之一。创办人张謇,江苏南通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从1917年开始,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

——摘编自百度百科《大生纱厂》

材料三   清政府对工商业征收苛捐杂税,直接打击了民族工商业。其中破坏性最大的是厘金制度。自1894年到1902年,清政府通过厘金制度,每年所获收入在1400—1600余万两之间……至中央或地方当局以军需、河工、赈恤等名义勒令工商业“报效”款项,更难以数计,种种勒索苛攫,无异在工商业者身上缠以条条锁链,四肢捆缚,血液不通。

——摘编自尚和平《封建主义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金陵机器制造局属于哪一性质的企业?简析其发展前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生纱厂在民国初年迅速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因角度分析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荷兰人还使用了一整套手段规范金融业务,尤其是由政府出面提供担保,在此基础上创造了“银行”这一金融机构,把借贷率从16世纪初的20%-30%降到17世纪的3%甚至更少。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公司成立伊始便公开征集资本,投资多的人成为董事兼大股东,一般投资者成为小股东,其日常经营主要由董事会选出的“十七人理事会”来负责。1566年荷兰开始反抗西班牙的统治,结果以建立“联省共和国”告终。在反西战争中,荷兰创造出一种新的政府形式,即“共和国”:七个省协商推举共同的元首(即执政)负责联省行政,各省高度自治,管理内部事务。
——摘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晋商崛起于明,兴盛于清初,从清中叶开始转向衰落。晋商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组成以地域乡人为纽带的商帮集团。“合伙”是晋商普遍的经营方式,伙计不出资,但作为企业经营者,享受分红权利。晋商用乡不用亲,招收学徒必须有担保人,担保人对被保人的一切行为负责。晋商实行票号密押制度,“山右巨商,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晋商利用明政府施行开中法的机遇,凭借政府特许的贸易垄断权获利丰厚。晋商经商致富后将大量资本投向土地,还家盖房置地的现象较为普遍。晋商经营方式一般采用东伙合作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经营者随意改变经营项目而不向出资者声明的侵权行为,在身股制下,票号内部易产生论资排辈现象。晋商票号实行无限责任的股份公司经营方式和总经理负责制,一旦票号被挤兑倒闭,出资者也就随之倾家荡产。
——摘自刘建生主编《明清晋商制度变迁》
材料三 “(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轮船招商局“乃官为之助,而非官为之主也。局中督办、总办,皆系道员,则官也,而非商也。然其办事接众,与商周旋,未尝以官之事例绳人,则仍商也,而非官也,盖介于官与商之间而通其隔阂也。”招商局各分局承包业务,按各口所揽水脚提5%作为总局和分局办公经费,分局收入,除议还房产租银外,归各局支配。“中国初不知公司之名,自招商轮船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借资购股,趋之若鹜”。据《申报》载,1882年,招商局股票由100两涨为267两,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摘自高鸿志《李鸿章与甲午战争前中国的近代化建设》
(1)根据材料一,归纳17世纪前后荷兰崛起的制度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晋商兴盛和衰败的制度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建设上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经济、思想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乃无以济也……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责商;欲民用不困,责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明代·张居正
材料二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积累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近代化包括近代观念的转变,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汲纳三个方面的对近代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张居正这一言论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述“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这一观点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社会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近代前夜’”在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变现。
(4)以材料三中提出的近代化视角,归纳我国在20世纪的第二个二十年期间取得的近代化成就。
2016-11-21更新 | 5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曲折而辉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钢铁价格剧跌,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1978年12月,上海宝钢建立。一期工程的炼钢设备全部从日本购买。根据合同规定,日本派出专家负责指导我方技术人员安装调试到完全学会使用。在开工生产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养企业各种管理人员,提高职工素质。在日本专家离开后,宝钢能独立操作设备和管理企业,这标志着一支适应现代化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职工队伍已经形成。1991年,宝钢购买二期工程设备时,除少数进口,还能以自行设计制造或中外合作设计制造为主,国产化程度达到70%。二期工程建成后,大大缩小了中国与世界钢铁业的差距。2003年,宝钢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二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2018年末,我国就业人员增加到77586万人。2018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3.0辆,比2013年增长95.3%。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成分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18年,私营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数量已超过一半。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和政策优惠率先发展;2018年,中西部地区实现利润较1978年分别增长192倍和147倍;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较1978年增长21倍。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0%,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中国工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制造大国屹立东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阳铁厂和上海宝钢的不同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8年,时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提出《海洋水师章程六条》,建议“划分三洋”。内容是,制造中型炮艇30艘和3艘“大兵轮”,分为3路。一部分炮艇和一艘大兵轮驻天津,设北洋舰队司令部;另一部分炮艇和一艘大兵轮驻吴淞口,设中洋舰队司令部;第三部分炮艇和一艘大兵轮驻台湾,设南洋舰队司令部。1874年,日本军队借口琉球渔民被杀,乘军舰侵略台湾,给了清政府很大震动。虽然事后通过外交途径和赔款解决,但朝廷上下一致认识到:“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1875年,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制造和购买铁甲舰,对付日本。另设一支福建海军,掌握在闽浙总督和福建船政大臣手中。正规的海军建设从这一年开始。

——马立诚《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历程,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海军建设的影响。
2022-02-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两位北洋海军士兵关于月饷发放的记忆。

陈学海(1877—1962年)口述:“我刚当练勇(1893年),是三等练勇,一月拿四两半银。那时猪肉才一百二十钱一斤(按:每斤合市称一斤二两)。……(甲午战争)一打起来,我就补了二等水手,每月拿八两银子了。”

苗秀山(1873—1962年)口述:“我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的船。……我在西局子练勇营住了四天就上船实习,总共干了七个多月,头个月拿四两银子,第二个月拿四两半银子……第七个月升二等水手,就拿八两银子了。”

——龙心刚、梁东兴《北洋海军俸饷制度述评》

材料二   人民海军的后勤事业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关心指导下,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同步建设、发展和壮大。海军初创时期,后勤供给分别由海军和沿海各军区共同负责。1952年8月,为减少供应管理层次,经毛主席批准,海军后勤系统建立了垂直管理体系,结束了海军后勤保障多头领导、分级管理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在落实全军大联勤改革试点的同时,积极推进饮食保障、商业服务、医疗保障、营房保障、公务用车保障、物资采购等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环境。21世纪以来,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应对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新举措。同时,士兵退役安置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得到完善。

——摘编自寇进忠、白文杰《海军后勤改革30年基本经验及思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海军实行厚饷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海军后勤制度建设的特点。
9 . 本题及29题两题,理科班同学请选做28题,文科班同学请任选一题作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教育是其重要内容。洋务派举办的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开启了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历程。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有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等。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人士在办学实践中认识到,要全面学习西方,就必须选募学生出洋肄业西学。于是,以1872年容间等人率领幼童赴美留学为肇始,开启了公费留学教育的历史。

——摘编自李晶晶《洋务运动与教育体制改革》

材料二   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办小学和中学,并开办了工农速成中学和工人夜校,大力度地推行识字教育。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负责统编和出版全国中小学教材,此后不久,中小学开始推行苏联“一纲一本”的模式。高校至1953年完成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调整后,综合大学主要设文理两类系科,其他分设工、农林、医药、财经、政法、师范、外语、艺术、体育等专门学院。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

——摘编自《中国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关于1952年的院系调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期间教育改革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教育与时代发展关系的认识。
2019-02-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

高潮时期主要方向方式规模及代表人物
清末同治时期留学
美国
官费1872-1875年间120名(广东84名,江苏20名,浙江9名,福建4名,安徽2名,山东1名),詹天佑、唐绍仪等
清末光绪年间留学日本官费自费各半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
民初前后留美、留法、留苏庚子赔款赴美,留法、留苏基本民间社团组织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赴美),蔡元培、周恩来、邓小平等(赴法勤工俭学),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赴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方位,欧美发达国家居多初期公费为主,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学占主流从1978年到2015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2015年,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人来华留学。李彦宏、张朝阳等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整理


根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要求:解读清晰,史实准确,与所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密合理的逻辑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