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1948年4月,《东北日报》评论道:“1947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此评论说明
A.国民党加大了对解放区经济的破坏
B.美国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经济严重恶化
D.官僚资本大肆地掠夺民营企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2—1946年度中国留学生数及学科分布

年度共计文类实类
小计教育小计
193257634298179254021349765335
1933621300771433149319621318244
19348594289923443524311161647972
193510335061172467073526135174104113
19361002463108227646452697183127119
193736613820613324228461073441
193892132713791834207
19396520191945201384
1940863281077548251110
19415720311423781946
194228873153913615532103713
1943359181375384715828124917
194430534811105271271642357
19458853
1946730321941455725409922054963

从上表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海外留学生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7-12-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淮南第一中学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随着政治经济重心的西移和日军对我国际交通线的严密封锁,改变后方交通的问题就提到了国民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1938年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决定“整顿交通系统,举办水陆空联运,增加铁路、公路,加辟航线”。国民政府遂在后方各省迅速发展交通事业。“为使战时首都与各战场所在之各省交通便利”及“得一国际路线与国外沟通起见”,国民政府决定赶筑多条省际和国际交通要道。其中包括:滇缅路、滇越路、桂越路、甘新路和中印路等国际要道。同时加快航运的整治和开辟新的空中航线。

——摘编自周勇《重庆抗战史》


材料二   在1957年1月各省、市、区党委书记会议上,陈云作了《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的重要讲话。就交通运输已经暴露的矛盾,指出“煤、电、运输等先行工业部门,已经暴露出过去投资不够的问题,先行成为落后,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否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很不利。”1959年4月,陈云致信中央财经小组,指出:在拟定明年的工业生产指标时,要根据今年年底现有企业已经达到的综合设备能力(包括动力、运输等),作为编制明年计划的出发点,拟出明年生产指标的必成数。不仅要计算本部门内部的设备能力,而且要计算有关配合部门的设备能力,如计算煤炭、电力、运输等部门的设备能力。总之,要加以综合计算。

——摘编自肜新春《陈云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交通运输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改善交通问题的举措及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交通运输紧张的原因并评价陈云的交通运输思想。(7分)
4 . 2是抗战时后方工矿业发展的状况
2
年份合计
1937193819391940194119421943
设厂总数63209419517866113810494261
国营厂数327731111286172475
民营厂数6018234640673810779773786

下列对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思想和战争需求的刺激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C.工业生产被官僚资本垄断D.日本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 . 下表是百年张裕1934-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1934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期
1941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接管

据此可以得出(  )
A.张裕酿酒公司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B.张裕酿酒公司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
C.长期战乱使得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D.张裕酿酒公司长期经营不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
企业类别国企%私企%企业类别国企%私企%企业类别国企%私企%
水电工业8911木材及建筑工业496土石品工业4951
冶炼工业9010化学工业7525服饰品工业892
机械制造工业7327饮食品工业2377文化工业1684
电器制造工业8911纺织工业4951杂项工业694

资料来源:经济部统计处编《后方工业概况统计》1942年度,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藏资料,《关于论述中国事业报刊资料(1036-1947)》.
上表是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7 .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止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钢铁厂纺织厂机械厂食品厂电器厂化学厂文教用品厂其它
1家92家168家22家28家54家31家14家

A.内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
B.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D.中国工业基础仍旧非常薄弱
8 . 下表是1942—1945年间,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对表格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地区
年份
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甘肃
1942年936170494963
1945年2622358221204200

A.为了平衡近代民族工业布局
B.国民政府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D.保存实力和战略反攻的需要
9 .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迁往滇、川等地。由此可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工业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
B.工业内迁是为了支持长期抗战
C.内迁企业在国统区有较快发展
D.内迁企业为西部开发作出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