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天津成立商务总会,订立专条告诫商人,“寻常出入上街办事及寻常聚会所用衣履,只准以布为之,不得用锦绣华丽之物”;日常饮食“只准一饭一菜,不准甘脆肥浓,任意挥霍”。这体现出当时(     
A.商业受西方文化影响B.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C.崇俭抑奢的传统美德D.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
2022-11-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历史悠久。19世纪下半叶,印度茶叶出口额逐渐超过中国。1905年,时任两江总督派考察团赴印度学习机器制茶技术,回国后积极加以推广。这反映出(     
A.中印双边贸易遭到严重阻碍B.制茶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C.清末新政注重鼓励兴办实业D.晚清政府亟须进行制度变革
2022-09-28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同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的养成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近代化
2022-08-03更新 | 382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6世纪中期钟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数量已经很多。一些高官将进口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但19世纪60年代后,钟表在社会中下层逐渐流行。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A.传统等级观念已经消亡B.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
C.战乱导致阶级流动加快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在北京等地的士大夫反对学外语、竭力阻挠京师同文馆开馆之际,上海的《申报》却不断出现“数英文课”“英德法日口语班”等广告。19世纪70年代,上海开办各式外语学校20多所,以教授实用口语、英文公文的短训班最受欢迎。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社会开放程度具有地区差异B.政治与经济中心出现了分离
C.大众传媒助力现代教育发展D.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日益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试修了一条观赏铁路,并试行了火车。但是,由于“京人诧为妖物,旋经步军统领伤令拆卸,群疑始息”,该铁路被迫废止。这反映出
A.铁路修筑危害清政府统治B.观念落后制约近代交通发展
C.国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D.当时中国路权开始遭到破坏
7 . 竹枝词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诗歌体裁。晚清竹枝词除描写官场百态、风土民情外,又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出现了介绍外国风俗的《外国竹枝词》等。据此可知,晚清竹枝词
A.是文学作品,史料价值较低B.是民众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
C.商品经济繁荣是其发展基础D.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概貌
2022-04-30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近代上海移民85%以上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国内移民中排在第一的是江苏,第二是浙江,然后是福建、安徽、广东等。此外还有国际移民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最多时超过15万人。这反映了近代上海
A.生活习俗西化B.沦为半殖民地C.社会分化严重D.文化包容性强
9 . 1912年,民国政府将西式燕尾服确定为大礼服。不过,当时社会上普遍穿着的依旧是大襟右衽中装长袍和马褂,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于政治社交场合。这一现象
A.说明社会陋习仍广泛存在B.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时代精神
C.反映了共和制度徒具其表D.折射出中国近代化发展状况
10 . 中餐菜系众多,各有特色。如川菜重麻辣,代表作品有辣子鸡丁、水煮鱼等;湘菜重香辣,代表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等。据此判断,川菜、湘菜上述特色的形成应不早于
A.南宋B.元代C.明末D.民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