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流行吃西餐、穿洋装、住西式建筑,社会风俗变化很大;而广大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封闭,保留了很多传统习俗。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B.洋务运动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
C.自然经济解体的时序D.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 . 下表所示为1921年10月长沙《大公报》上先后出现的一对离异夫妇各自刊发的启事。这两则启事说明,当时长沙(     

李子贞启事

贞与同县何可贵为妻,自结婚以来,两不和谐……协议离异,由贞给贵光洋二百元为再娶之资,贵亲手领讫,并立离婚字据给贞,此后贵与贞脱离夫妻关系,各不相干

何可贵启事

顷闻贵报登载贵与妻李子贞脱离一事……贵聘娶妻李子贞为妻迄十余年,并无恶感……诉绝地方厅判决不准离异,收有判词确证……(李子贞)现捏叙脱离各节,尽属子虚

A.大众传媒过度干涉私人生活B.社会风俗变迁凸显法治意识
C.报刊从业人员缺乏实证精神D.男女平等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上海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开埠之前家庭照明依靠豆油灯或菜油灯,近代西人寓沪后才逐步引进了煤油灯、煤气灯和电灯。上海道台曾专门颁发过《禁用火油灯示》,煤气灯“缔造之始,谣塚繁兴”,电灯出现的时候,也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反映出(     
A.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B.城市化进程拓展了城市公共空间
C.工业革命加深民族危机D.上海民众对西式生活的普遍抵制
2022-12-23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历史悠久。19世纪下半叶,印度茶叶出口额逐渐超过中国。1905年,时任两江总督派考察团赴印度学习机器制茶技术,回国后积极加以推广。这反映出(     
A.中印双边贸易遭到严重阻碍B.制茶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C.清末新政注重鼓励兴办实业D.晚清政府亟须进行制度变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至民国初年,在通商城市,以夜生活、星期休息制度及作息定时习惯为主要标志,形成了市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公共时间”;夜生活使白天劳作、夜晚外出娱乐的方式日益流行。据此判断,这一时期通商城市(     
A.社会文明开化已经蔚然成风B.居民物质生活得到大幅度提升
C.追求西式生活成为社会共识D.市民生活观念和习惯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同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的养成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近代化
2022-08-03更新 | 382次组卷 | 34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晚清时期,“外洋”一词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嘉庆道光时期,“外洋”一词多指“中国近海”;同治、光绪时期,“外洋”一词则更多地代指“欧美等外国”。这一变化表明(     
A.西学东渐带来了近代外交理念B.清末新政丰富了地理知识
C.民族危机冲击了国人传统认知D.政权更迭影响了政治立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65年,英商擅自在上海架设电报线路。不久,地方官密令公差协同百姓于夜间“悉数拔毁”。英方提出赔偿并要求复造,上海通商大臣李鸿章则将此事归为民间自发行为,称乡民认为竖立木柱致人病亡,有碍风水,以致众情汹汹,故难以允其设线要求。这反映出(       
A.清政府的外交方式灵活多变B.电报架设危害清政府统治
C.观念落后制约近代通讯发展D.国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9 . 各国服饰的变化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下列服装中能体现“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
A.中山装和旗袍B.短裙和领带C.马裤和连襟袄D.长袍和马褂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会要》卷二十六“城廓”称:“东京车马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潘楼街一带“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娃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3卷)

材料二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

“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注:“爱皮西地”即ABCD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集市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变迁情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2022-05-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