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管“协约国”帝国主义者或德国的谢德曼之流、奥地利的伦纳之流这类资本主义的奴才颁布何种禁令,玩弄何种卑鄙手腕,都不能阻碍全世界工人阶级听到关于这个国际的消息并同情这个国际。这种环境是由劳动群众中间的苏维埃运动造成的,苏维埃运动已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实际上是在1918年创立的,那时,由于多年来特别是战争期间同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作了斗争,许多国家都已成立了共产党。第三国际是1919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的。

——摘编自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摘自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至1934年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 . 危机的应对与抉择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斯兰土耳其国家对基督教世界的步步紧逼使西欧的处境和空间不容乐观,在内外困境之下,西欧国家迈出了新的一步。

第六编新兴的西方世界,1500-1763

32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

33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

34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35章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目录节选

材料二   美国为了不让别国商品染指美国市场,于19306月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共有890种商品提高了进口税率,其中50种从免税改为征税,平均进口税率提高到40%的新高度。……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德国由27%增至82.5%,法国由19.1%增至53%,意大利由24%增至66%……日本轻纺工业依靠工人工资低、劳动时间长等低成本优势,加上政府补贴和货运费用不合理的降低等,向外倾销产品。英国在其主要的棉纺织品海外市场迅速溃败。面对日本的疯狂倾销,各国群起而攻之。……1932年世界贸易总额降至1929年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欧国家迈出了新的一步”的依据。结合所学从西欧解决其“处境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作者以1763年划界的理由。
(2)指出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的突出情况,结合所学简析其负面影响。写出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针对此问题的做出的制度性安排。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中所指之危机,结合所学分析该危机最终得以解决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关系层面危机应对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北方的力量得到了决定性的加强,保证了内战中民主力量对南方种植园制度的胜利。学术界认为,18401860年是美国经济的加速发展时期,到这个时期末,美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工业国。再经过20年到世纪之交,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时影响,更要考察其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更要追踪其对所有群体造成的影响。

——[美]亨利·黑兹利特《一课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的理论观点,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看法。
4 . 【现代美国社会保障】

材料一   1935年8月,美国第一次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该法规定,对社会下层应实行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保险法”不仅有助于美国社会克服严重的“个人主义”,而且“让人们预先尝到了在运转中的福利国家的滋味”,为战后美国推行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罗斯福在对社会下层群众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对垄断资产阶级也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政策。1935年8月,美国实行了新的征税法,加重对高收入者和大公司的课税,把5万美元以上收入的附加税提高为31%,把50万美元以上收入的附加税提高为75%,还增加了财产税和赠款税,公司交纳的税额也有所增加。1936年的税收法促使大公司将利润尽量分配给股东,以便向股东们征收附加税。这些税法限制了财富的大量集中,加强了国家对私人垄断资本的限制。

——摘编自赵菊玲《罗斯福新政“评析”》

材料二   1981年12月,里根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该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在1983年2月提出了“一揽子”社会保障改革方案。里根政府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以解决当时出现的联邦政府承担社会福利负担过重的问题。具体项目包括:改革抚养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计划,削减对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项目,取消已有职业家长的受益资格:减少在医疗补助方面联邦对州的补贴:对于因通货膨胀而对食品券的补贴,取消收入在贫困线收入130%以上者的享有资格,但家中有老人或残疾人的除外;逐渐增加租赁者交付的房租份额,由25%提高到30%,取消大部分联邦建房补贴。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内,里根继续推进福利制度改革,在保障底层民众和贫穷民众应当享有福利的同时,强化本应由国民自身承担的福利支出。

——摘编自赵霞等《新自由主义对里根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该制度建立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并分析改革的主要原因。
2022-06-2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起,世界各国都放弃金本位制,纷纷下调本国货币的汇率,争相扩大出口。结果导致国际贸易陷入停滞,英国和法国则利用广阔的殖民地发展“封闭经济”。随后各国采用管理货币制度,一遇到财政困难就通过发行不兑换纸币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愈演愈烈。货币与商品秩序土崩瓦解。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材料三   为了实现二战后稳定的货币体系,各国货币要与美元确定比值关系,而美元承诺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这样各国货币通过美元间接实现与黄金价值的锁定关系。而IMF正是确保这一货币比价关系稳定的一种基金。建立这一基金的初始,美国自然出大头,28亿美元占27%,英帝国作为一个整体占25%,因为各种决议都需要80%的多数票才能通过,因此英美都有否决权。美国清楚,英国不可能投票时将帝国所有属下的自治国的投票权全部集中起来。因此,还是美国说了算。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建立。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世界各国都放弃金本位制”的主要原因,概述各国货币政策对世界局势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如何看待“美国说了算”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影响。
(4)阅读“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占比情况(1995—2019)”图,指出当代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趋势。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

——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

——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的中国。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摘编自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进行的探索。
2022-04-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后,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时机成熟。市场的扩大,地区间、国家同的贸易不断发限,尤其是毛纺织业的兴盛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创新土地专属私有权的收益。同时,新增的人口也对土地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一并通成强大的频动力,要求重新调整土地制度。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公有地和世袭的份地都变成了私有土地。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土地私有制确立。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农业生产力的高建度发展,是整个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90年代的农业萧条并未从美国经济中消除阴影,它一直在20世纪美国经济中成为导致危机的潜在国素。农民没有享受过20年代的繁荣,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他们的处境更为悲惨。1933年1月,美国农业合作社联合会主席爱德华·A·奥尼尔第三说:“除非给美国农民想,点办法,不然的话,不出一年,农村就要闹起革命来的。”

——整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兴起的背景,结合所学,简述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美国农业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的表现。简述罗斯福政府为防止农村“闹起革命来”而在农业领域采取的措施。
2022-04-06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1934年,为了争取产银州的选票,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该法案命令财政部长在国内外购买白银,直到白银市价回到1.29美元/盎司。作为当时世界唯一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密切注视美国购银法事件的进展,从政府到金融界都向美方表达了强烈反对法案的意见。希望美方在购银时能够与中国协商,以保护中国利益。但对此美方并没有正面回应。对此,中国决定采取单方面措施,1014日,中国宣布自次日起对白银出口征收10%的出口税,但出口管控措施效果有限。到了1935年春天,国际银价已经比中国国内银价高出50%。193521日,在中国驻美公使馆至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中称,“种种迹象证实,上涨的通货价值,就中国来说,实为灾难”。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1934年比1931年下降了23%,当年下降了6.5%,1935年又下降了2.5%。193511月国民政府采取新方案最终度过这场白银危机。

——摘编自张婕《中国近代货币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购银法》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为了应对这场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2-04-1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9年,美国钻出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标志着近代石油产业的开端。1861年,一船煤油从美国抵达英国伦敦,打开了石油贸易的大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汽车、飞机等新产业兴起,欧美各国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石油产业,极大带动了石油业的成长。19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2100万吨,到1940年猛增至3亿吨。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众多石油公司涌现出来,迅速扩张规模,垄断了炼油工业与销售市场。1920年至1945年,美国16个州发现油田,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南美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也得到开发,并形成剧烈竞争。

——摘编自王才良《世界石油工业140年》

材料二   19294月,众议员霍利和斯穆特联名提出了新的关税法议案,对农产品和若干种工业品的进口税率作了新的提高。在它修订的12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中,提高税率的进口商品有890种,美国进口的平均税率由38.2%提高至55.3%,达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水平。该法案于1930617日在全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近1000名经济学家的抗议中经胡佛签署成为法律。

——查·金德伯格《19291933年世界经济萧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世界石油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新的关税法案出台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影响。
2022-05-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