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1 . 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利制度改革的原因。
(3)依据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9年,在大危机时英国政府撤销了救济机构,实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工人自己举办的自助机构,是由工人自愿建立,为其成员提供保险津贴的一种组织。1945年,英国工党逐步推行贝弗里奇计划,先后颁布了《家庭补助金法案》《保险法》《工伤福利法》《医疗保险法》等。1948年,艾德礼宣称英国已经是福利国家。后来,保守党也将社会福利当作“竞选礼物”取悦民心。1970-1971年度统计,在英国的财政支出中住宅、环境服务、科技、保健,个人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共占59.93%。

----摘编自高德步王班编著《世界经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济贫法并非仅指某一部法律,而是由一系列不同时期的法律组成的一个体系。从17世纪上半叶《伊丽莎白济贫法》到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是英国济贫法制度上的旧济贫法时期,全社会都认为贫困是个人懒惰或者道德问题造成的,于是劳动救济成为英国济贫的主要内容,如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到济贫院进行强制劳动,济贫无异于惩贫。19世纪末,工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熟练工人,一些工业家意识到济贫乃至教育和卫生服务不是一种危险而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保护工人免受贫穷从经济上成为一种合理的行为”,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霍尔豪斯认为“国家行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手段”。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调查济贫法的执行情况以及其他应对有失业所导致的贫困问题,报告形成了明显的区分:多数派坚持济贫法应该继续存在,需要的只是改进,他们认为贫困主要是由于个人原因引起的,它的起源与特点更多的是道德方面,政府本身无法消除;少数派则认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和经济因素造成的,贫困者本人也是受害者,他们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国家应该采取措施解决。多数派与少数派的观点实际上也代表当时社会上对于贫困的两种不同认识,这样的争论在以后仍在继续。

        ——《现代交际》2016年12月总第446期《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并予以合理的历史解释。
(2)英国“这样的争论在以后仍在继续”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举例说明。
4 . 罗斯福新政中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推行以工代振,缓解社会压力B.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
C.建立社保机制,稳定社会秩序D.借鉴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
2020-10-15更新 | 733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2022-06-01更新 | 672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2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卷
6 . 仔细观察如图,图中艾德礼的承诺是指
A.《社会保障法》B.《疾病保险法》
C.《贝弗里奇报告》D.《伊丽莎白济贫法》
7 .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A.社会扶贫制度B.社会保障制度C.“以工代赈”D.计算机网络
8 . 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A.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B.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
C.消除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D.冲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获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工党上台,于1946年至1948年,通过了一系列法令来建立了“福利国家”。此后,英国逐渐形成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特点是全民保障,具有鲜明的普适性。但是,普适性原则与英国公民的普选权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怪圈。战后工党和保守党为了争取大选的胜利,在福利项目上互相攀比,花样翻新,致使历年的福利开支呈现只能上不能下的局面,财政支出不断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矛盾逐渐激化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首先是经济发展的停滞;其次是旺盛的需求与缓慢发展的国内经济之间的矛盾使得进口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英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降低,出口受挫。二战后的福利国家体制已难以为继。

——摘编自赵枫《西方福利国家危机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并分析这一时期美国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英国福利保障制度“难以为继”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实施福利制度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经济受到重创,经济增速缓慢、发展不景气。这一阶段西方国家的社会政策转向强调市场的作用.鼓励效率优先。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强调市场的作用,认为市场是有益的,市场不但保护了个人自由,又实现了经济利益。在弗里德曼看来,必须限制政府的权限,培养竞争性的市场,市场是最好的调节器,最能有效保证效率实现。这一阶段福利国家面临着“效率危机”,国家政策转向注重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福利国家的效率与公平”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7-1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0届高三命题专家预测密卷文科综合(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