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021-07-08更新 | 8563次组卷 | 7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材料二 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出产谷物的者份征粮办法》,…征收数量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农多征,中衣少征,贫农不征…大工业战前就开始了,19201129日,最高国民经济奏员会决定,将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金业,全部收归国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

材料三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全球通史》

材料四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的工农业政策。
(3)材料三说明苏联(俄)政策出现什么重大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时苏联(俄)的工业化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4 .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
A佛罗伦萨人使彼特拉克在他撰写的抒情诗集《歌集》中,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人文主义扩展到欧洲各地
B1800年,《拿破仑法典》规定:保护私有则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固定下来法国民众普遍接受民主共和思想
C16、17世纪,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西班牙确立”日不落“大帝国的地位
D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工业投资1550多亿卢布,占国民经済投总额的42%,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5倍。苏联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A.AB.BC.CD.D
2021-07-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5 . 20世纪30年代时,世界范围的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苏联进行参观,正如一位美国教授所说:“现在只有苏俄值得一看。别国,连美国在内,都是束手无策,唯独苏俄一往直前”。这一现象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爆发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制度比苏联的制度落后
C.苏联市场经济体制赢得极大优势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7 . 下表为苏联20世纪20-40年代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比例表(单位:%),这反映出
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192839.560.5
193253.446.6
193757.842.2
194061.238.8

A.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B.苏联的经济模式存在缺陷
C.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国民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
2021-06-2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六校(泰安一中、菏泽一中、章丘四中、东营一中、济宁一中、聊城一中、胜利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6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
8 . 二战前,约30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和高速发展,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38倍,实现了工业化。二战后,苏联经济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长率。1946-1950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4.4%,1951年-1960年为10%,远高于同期的美欧国家。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
A.工农业生产的均衡发展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欧美国家遭遇经济危机D.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
(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
2021-06-15更新 | 4326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10 . 下表反映了1924-1939年苏联人口的阶级构成,表中数据反映出苏联
成分工人和职员集体农民和合作化手工业者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地主、商人和富农
192414.8%1.3%75.4%8.5%
192817.6%2.9%74.9%4.6%
193950.2%47.2%2.6%0.0%

A.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B.“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
C.经济和社会结构改变D.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2021-06-09更新 | 37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