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1928—1939年苏联农业中拖拉机总数统计(单位:千台)。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1928年

18.5

1932年

148.3

1936年

511.5

1929年

61.7

1933年

213.9

1937年

560.6

1930年

66.9

1934年

297.5

1938年

617.9

1931年

123.3

1935年

412.3

1939年

647.2

A.农业普及机械化生产B.工农业比例趋于合理
C.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D.集体农场的规模扩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在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阐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性,提出要把俄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他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为了不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必须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解决的办法是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快速发展经济。具体讲,一是用计划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是用行政办法扩大内部的资金积累。1929年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会议和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五年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鼓舞下,苏联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几乎增长了50%;按全国人口平均的年收入从635美元增加到693美元。但是,全国收入集中在有产者手里,占总人口1%的人口平均的年收入,同时期里从7492美元增加到13114美元,约提高75%。广大人民群众的购买力没有很多提高。即将离职的美国总统柯立芝在1928年12月致国会的咨文中说:“全国可以满意地看看现在,乐观地展望将来。”

——摘编自李纯武、严志梁《简明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苏联工业发展状况的不同。
3 . 在当时的条件下,苏联没有集体农庄,就不可能实现工业化,而没有工业化,苏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击垮了。此外,集体农庄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变化,“与集体农庄相伴随的新生活方式,如会议、谈话、宣传报告等现象,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有趣味”。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符合历史的时代要求B.服务于工业建设需求
C.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D.维护了社会环境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新建项目的投资约有50%用于西伯利亚地区;1928-1937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几乎是全苏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两倍。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
C.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注意推动地区间均衡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1931年开始,实行配给制的苏联将国营“外宾商店”向苏联公民开放,只允许使用黄金或外汇购物,并在欧美多个城市发布广告,其中一则广告语为“俄国的凛冬已至,向外宾商店汇款能让你们在苏联的亲戚朋友买到暖和的衣服、鞋子、衬衣……”。苏联此举旨在
A.借助危机进行政治宣传B.为工业化筹集所需资金
C.部分地延续新经济政策D.调整不平衡的经济结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1937年—1990年美国、苏联、英国、日本四国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统计表。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年份国家
1937年17.75.813.251.4
1950年27.34.816.687.8
1970年11693.328.3119.3
1990年154110.316.589.7
A.苏联、英国、日本、美国B.美国、苏联、英国、日本
C.美国、苏联、日本、英国D.苏联、日本、英国、美国
2021-04-19更新 | 497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6月考前冲刺历史试题
7 . 1926年4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中指出:第一个时期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商品流转的条件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建立国民经济基础;而从1926年开始的第二个时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这反映了斯大林
A.全面放弃新经济政策
B.确立重工业优先原则
C.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
D.实施发展模式的转型
8 . 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
A.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苏联
B.苏联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
C.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
D.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
2019-05-22更新 | 724次组卷 | 1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苏联在实施斯大林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没有居民证及相关的证明文件,苏联公民就不能异地流动;居民证只发给城镇居民,农民则没有居民证。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城市政权以镇压反革命
B.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加大劳动力的计划管理力度
D.杜绝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2年底,苏联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比原定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如表反映不同时间苏联部分工业指标情况,据此可以推知苏联
煤(万吨)石油(万吨)铁(万吨)钢(万吨)汽车(万辆)拖拉机(万台)铁路(万公里)
1913年2910920420420----5∴85
1928年355011603384300∴070∴137∴69
初步计划68001900800830----8∴8
实际完成644021406165922∴394∴898∴18

A.计划制定时具有灵活性
B.实际未能完成“一五”计划
C.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D.经济危机冲击工业建设
2019-04-0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一中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