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主要是因为
A.“一带一路”适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B.“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
C.“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
D.“一带一路”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
2 . 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题中空格处依次是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
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2017-09-28更新 | 263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16届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2017-08-23更新 | 246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西贺州平桂管理区平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的强起进程始于15世纪,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在18世纪末期: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转移可以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诞生了。

——据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翻修柏林国会大厦启用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暴动;在西班牙南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上述材料反映了
A.世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平衡
B.全球化时代国家间休戚相关
C.经济全球化激化了国际矛盾
D.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8 . 阅读以下图片与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
成了拥有3.6亿人口、年生产总值约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
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
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现在它们越
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直接的销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和哪两个国际组织有关?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世界经济
发展的什么趋势?
(2)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
(3)材料一、二中提到的三个国际组织中,中国是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加入这国际组
织,对其发展有何影响?
(4)你对材料四图片中的这种现象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
2016-11-18更新 | 3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广西田阳高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文科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行”,后来共有十三家,俗称“十三行”。十三行是清朝政府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中间人,实际上等于代表清朝政府实施“国营国际贸易”。洋商买货,须向十三行买;洋商卖货,须向十三行卖。洋商纳税、送礼、上禀帖,也须由十三行经手。到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十三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对中国后来的经济发展甚至世界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百度百科
材料二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中英双方议定的《五港出进口应定税则协约》确定了新的进出口税率,中国被迫将鸦片战争前的税率作大幅度的削减,使各货税率大体相当于5%。……1858年的《天津条约》,把值百抽五的原则固定了下来。
——陈绍闻等主编《中国近代经济简史》
材料三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972年,下降到13.7010,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 010。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 010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这一期间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行完毕。此后,中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大为减少。200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9.8 %。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两种关税制度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美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不同点。
2016-01-27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西武鸣县高级中学高三9月考文综历史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世界文明史简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3)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③是?简要说明该组织的作用以及后来的沿革。

(4)四五百年以来的全球化使任何国家都受到强烈冲击,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