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宋朝时期的服饰与唐朝时期相比,显得特别简朴整洁,没有承袭唐朝的雍容华贵之风宋朝服饰风格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世俗文学的影响B.理学思想影响生活
C.社会阶层的固化D.小农经济制约消费
2023-02-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莱布尼茨的学生沃尔夫说:“中国人……总是注意理性的完善的一面,这样他们就可以认识自身自然的力量,从而达到自然力所能让他们达到的高度。”以下属于“理性”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B.董仲舒“天人感应”C.朱熹“格物致知”D.王阳明“发明本心”
2023-02-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虽然东周时期的政治不稳定,但其文化却获得了巨大发展。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了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周王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B.地主阶级政治上的“夺权”斗争
C.士阶层的出现,教育的下移发展D.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
2023-02-0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宋陆九渊认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明朝王阳明认为:“理,一而已矣;心,一而已矣。故圣人无二教,而学者无二学。”由此可知,二者都(       
A.推崇格物致知B.提倡慎思明辨C.认为心即是理D.主张经世致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理学家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宋代理学家强调“三纲”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民众文化修养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化解儒学信仰危机D.完善儒学理论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后天子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黄宗羲这段文字是在强调(     
A.宰相制度废除后的弊端B.皇位传承应注重个人德行
C.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性D.统治者必须重视自身言行
2023-01-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体现着“道”和“自然”的东西,“天”和“人”之间有一种神秘的互相依赖、互相模仿、互相感应的关系。该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提倡“仁政”C.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孟子认为,用儒家道德教化的培养可以克服物质匮乏的挑战和人的善性的脆弱;韩非子则指出,“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据此可知,韩非子(     
A.否定了儒家仁政教化的作用B.倡导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
C.指出道德养成教育的局限性D.主张建立高度集权的政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书记载: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得益于(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察举、选拔官吏D.分设刺史、巡视监察
10 .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2022-10-20更新 | 543次组卷 | 6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