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以后,儒家没有真正实现唯我独尊。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互补而共存,在精神生活领域,中国人还有一些回旋的余地。中国的士大夫与君主也是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士大夫们一方面以儒家理念约束政权,另一方面又以专业文官的身份为政权服务:儒家的理想社会,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儒家士大夫不在朝为官时,在野为士绅与知识分子,可能比基督教的教士,有更多着力之处。于是,近代以前,中国平民百姓的生活,可能比罗马治下的平民百姓,较为舒畅,也较为优裕。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面对现代化潮流,中国近代思想界逐渐形成自己的现代化理论。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观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了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和严复引进的社会进化理论,共同构成政治变革的理论基础。在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学者公开提出“西化”的目标,宣布要“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随后,“现代化”一词逐渐代替了“西化”。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认为,从前我们常要说要西洋化,现在常说我们要现代化;西洋文化之所以优越,并不是因为它是“西洋的”,而是因为它是“现代的”;中国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的”,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的”。因此主张对中国文化实行符合现代化标准的改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在思想领域呈现出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2019-04-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代表的思想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保护人的尊严。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伊拉斯谟反对中世纪僵化保守的经院神学。因为在这种神学的视角下,个人只是神的附属品。同时,伊拉斯谟也反对将人划分为与其他动物等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因为在这种科学观的视角下,人和动物一样是试验品。

——摘编自《伊拉斯谟: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

材料二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

材料三   启蒙精神需要的并不是此岸的超越性,而是要求充分解放人人都有的理性与自然欲望。……出于自然需要的正当立场,启蒙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在世俗生活的实际效果,是人们用理性为自己谋求利益,而肆无忌惮的欲望需求总能找到合乎人性的借口。于是,启蒙教化的结果一方面让理性变得功利化,理性被更多地用于算计利益得失;另一方面由于瓦解了宗教、习俗这些社会权威,个人的独立地位被神圣化了,尤其是所谓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将个人的私欲私利正当化了。因此,人性中欲望的部分被视为真实,尚德的部分则被视作虚伪。

——摘编自《冷清地纪念狄德罗冷静地反思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伊拉斯谟的思想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2)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这些主张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张及其所产生的后果。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
3 . 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育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试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2019-03-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启蒙》(1787年)中说:”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良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启蒙运动是工业化的前奏,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美国的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

——摘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百家争鸣相比,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
2019-02-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广元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5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材料二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材料三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利(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无为而治”不再适应社会需要,亟待树立新的主流价值观念。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数百人。《汉书·武帝纪》记载:“令二千石举孝廉……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将孝廉制度化,宣扬了忠孝观念。董仲舒取道家之帝术,紧步商、申、韩等法家后尘,鼓吹绝对尊君论,提出“为人君者其要贵神”,得到汉武帝的认可。与此同时,汉武帝设置太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地方上,令各郡国都设立学校,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在中世纪封建割据和教会影响下,国家并无主权可言。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首先提出了民族统一、政教分离、王权高于教权的思想,积极倡导俗权、君权和主权的价值观。这些主张反映了群众合理的呼声。同时文艺复兴时还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以后,涌现了大量以近世人生观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以建筑为例,主题由宗教走向人生,由寺院转为宫室,许多建筑由尖形长窗变为宽基厚柱、圆拱低窗。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等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的文艺复兴”。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1919年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了推翻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宣言、崇尚民主与科学的号召,以及反对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战书。新文化运动从文学、制度、思想等各方面来攻击传统文化,以求建立以大众为基础,以西方所输入的观念、学术、体制为内涵的新文化。这一时期提倡以新的眼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以决绝的方式揭批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与罪恶,倡导“人的文学”。

——摘编自陈方正《试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主流价值观的特点及其宣扬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内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对同一时期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原因。
2019-01-2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于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摘编自(意大利)但丁《论俗语》

材料二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摘编自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三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摘自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和陈独秀在文学革命中的的主要贡献。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语言革新的积极作用。
8 .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这使我心中充满又惊又喜的感觉。……大炮和破击炮轰击时,最大射程(即炮弹发射的最远距离),是在仰角45度时获得的……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证据甚至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重要的多……通过探索原因而达到对某一效应的理解会使人顿开茅塞,从而使理解和确证其他事实无须再借助实验,目前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摘自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自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摘自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价值。
(2)据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新思潮对欧美社会革命的作用。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持什么看法?试举一例文学艺术美术作品佐证这一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立法之权”。

“下列种种才叫做自由权利:当你一梦初醒,你有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这是权利;你又获得保证,当你被人控告了,或者做了坏事,或者讲了鬼话,或者写了闯祸的文章,你将被依法裁判:这是权利。这些权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

——整理自伏尔泰《巴比伦公主》《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二   卢梭认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因而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而且,公意只能由人民直接表达,决不能被代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国家就此而可能毁灭。所以,“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而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指出卢梭与伏尔泰对英国政治的不同态度,并概括其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两人对英国政治不同态度的主要因素。
2019-02-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德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1209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