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孟子》

材料二   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柏拉图《申辩》

材料三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想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道德焦点的不同并从发展背景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柏拉图和康德在道德问题上的异同之处。
2021-04-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体的天文学家,他用观测天体的新发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哥白尼学说。伽利略十分重视实验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为近代力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伽利略一生做了大量的实验,较著名的有摆的研究、钟画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在用数学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更正了亚里士多德有关运动的观念。

——摘编自刘苏荣《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对西方自然观的影响一一以启蒙运动中的法国为例》

材料二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是孟德斯鸠法律思想的重要部分,是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法学家的政体理论及洛克分权思想研究提炼并结合自己的研究而成的思想成果。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宪政理论,对西方政治体削,特别是美国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杨静如《试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伽利略成就取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020-12-1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欧洲人来说,曾经存在过的古希腊和罗马是他们的幸运所在,文明之光正是来自于这些被废弃的文化瑰宝。在以意大利本族语创作的作品中,但丁不仅仅批评了中世纪教堂的愚蠢与腐败,还指出了其不应该压抑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达到完美顶峰的人的本性。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是“重新发现、解读和吸收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知识和价值观的精华”。文学家们充满活力地为思考辩护,提倡市民人文主义。在人文主义者看来,带着完美的肉身和思想超越到来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人文主义的目标是创造全面的人,这种人集合智力与体力上的优秀,有能力在几乎任何情况下做出高尚的事情。学者在古希腊和罗马的作品中寻找人文主义的光辉思想,然后表达对于被教堂所控制的社会生活的失望。……文学领域里的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明显地撼动了教皇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包曙光《文学作品阅读中不可忽视的背景因素: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为例》

材料二   胡适一直将“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将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内涵丰富为检视传统和创造新质两方面,不仅包括文学运动和语言运动,还有整理国故、思想变革、新人生观、发展学术和科学研究等内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对传统的批判、胡适“大胆假设”的怀疑思维、鲁迅批判吃人礼教,都带有“启蒙的色彩”。白话文运动也是“明白清楚的启蒙精神的流露”,它没有深奥的哲学和形上学的思辨,“有破坏而无建设,有现实而无理想,有清浅的理智而无浓厚的情感,唯物,功利,甚而势利”。它是移植的文化运动,是未能得到自然发育的民族主义运动,其文化精神已渐见结束。

——摘编自王本朝《“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身份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在文艺建设方面的基本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的文艺建设主张相比,近代中国的新文学运动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1-04-2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学科网2020-2021学年高三大联考-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4 . 阅读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入神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孟德斯鸠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理查德塔纳斯[美]著《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16世纪的欧洲沉溺于信仰的狂热之中,那是宗教改革和战争的时代。到了17世纪,信仰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变为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也高举“理性”旗帜,但他们所崇尚的理性不同于17世纪的来自于神的天赋的理性,而在于更多地接近感官和经验现象。他们是批判现实的启蒙思想家和战斗的唯物主义者,他们不再沉迷于思想的领域,而是纯粹现实和世俗化了。

——摘编自陈锐《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相比文艺复兴的新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春秋繁露》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1)概括材料一中三人的主张,并比较董仲舒与黄宗羲主张的主要不同之处。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康德


(2)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从思想的角度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材料三   作为一名决策者,邓小平对所有计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都要先进行试验,这与他使用的口号“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邓小平又及时地睿智地将这“唯一标准”进行精准的具体化的解读,让每个实践者都能用它准确地给自己的实践行为量化打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英国.伊文思《邓小平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邓小平对实践标准具体解读的内容。并指出材料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
2021-01-28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 (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 •路德的主张,并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仁者爱人”理念,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仁 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首先旨在解决百姓的生活,“故明君制民之产”“易其田畴, 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而其思想的核心是“民为本”,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君主应“内圣外王”,提高自己内心的道德修养,为民表率,争取民心,“保民 而王”,反对与民争利、驱民耕战。同时,孟子也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 399 年,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饮鸩赴死,柏拉图就此打消从政理想, 开始潜心学术研究,后来在《理想国》中提出“哲王治国”的思想。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落的 原因在于公民不知道 “正义”这一至善,因而国家的“第一要务”是进行公民教育,然后 由公民选举 “精英”来理政,“国王”应该是有政治技艺并依照法律统治的哲学家,统治 者以哲学领导国家,以道德教化人民,以理性解决问题。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仁政”思想的主张,简析其对中国古代 国家治理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哲王治国”思想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种治国思想对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现 实意义。
2020-09-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9 . 人类历史多次因为病毒、疾病的爆发而发生重大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该书所指的瘟疫是14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的鼠疫大流行,黑死病这个名词就来源于此)。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历时5年,写下了《十日谈》。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艾萨克·牛顿在剑桥大学基本上靠自修学完了当时的数学和光学知识,此后不久(1665-1666年间,当时他从剑桥退隐到家乡以躲避瘟疫)就卓然有成……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开始了对行星运动问题的思索……有资料证明,牛顿在1666年就猜想到,地球上的重力有可能延伸到月球使之维持在其轨道上。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结合所学,以美洲和欧洲交流为例,说明“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薄伽丘《十日谈》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并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出1665-1666年间牛顿在数学和光学方面的科学成就各一例。在此期间牛顿开始思考行星运动问题,请分析牛顿成功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
2021-03-01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力推崇和对现世幸福的赞美,与基督教所渲染的罪孽观念和禁欲精神是格格不入的。然而文艺复兴追求美感、享受生活的态度却得到了罗马教廷的积极响应。自15世纪中叶以后,罗马教廷就成为这场具有高雅格调的文化运动的重要赞助者,尼古拉五世、庇护二世、尤利乌斯二世、利奥十世等教皇都是文艺复兴的热情倡导者。许多人文主义者供职于教会或者受到教皇的资助。

材料二       宗教改革最初表现为一场回归传统的运动,只不过马丁·路德等人所要回归的是纯真信仰的基督教的传统。宗教改革家重振基督教信仰的主张则极大地威胁了罗马教会的现实统治,他们被教皇和罗马教廷视为不共戴天的死敌。与一般民众的宗教愤慨和经济抱怨相呼应,德意志诸侯们也在政治上对罗马教廷积怨颇深,他们准备利用一切机会来削弱罗马教会的势力,以便在自己管辖的领土上获得更多的权力。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赵林《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者的主张与教会理念之间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罗马教会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会态度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