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D.主张平等自由
2021-01-08更新 | 521次组卷 | 97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2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出现要早近一百年。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021-01-05更新 | 408次组卷 | 54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3 . 沙龙文化的发展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政治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沙龙”一词的原文是salon(客厅)。是上流社会社交的中心。14、15世纪,沙龙开始发展起来了。在那不勒斯国王罗伯特的宫廷里,人们仔细谛听着薄伽丘与彼特拉克的学术谈论。在16世纪的梵蒂冈,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皇宫里,在马尔比诺城堡的聚会中,宫廷的沙龙与贵族的沙龙在繁华与人文之风中竞相角逐。从根本上说,有闲阶级的存在是沙龙存在的基本环境。18世纪是法国沙龙发展的鼎盛时期,从路易十四时代的庄重谢幕到摄政王时时期的尽情狂欢再到路易十六登基后励精图治的改革,以及最后大革命的激情爆发,这是一个狂飙突进式的过程,这是个处在大张大阂的剧变当中的世界,各种观念冲突激荡,思想空前活跃。18世纪的沙龙是属于启蒙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喜剧、哲理小说都要先在夏特莱夫人的沙龙里朗诵再复印。19世纪中叶,由于贵族制度的彻底消亡,工业革命的兴起、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化批判的公众成为文化消费的公众,资产阶级倡导的简朴、物质之风主导着社会的潮流.沙龙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全部基础而淹没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了。

——摘编自肖琦 《法国文化:沙龙的演变与法国大革命》


(1)编写一幕18世纪发生在法国沙龙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经济或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 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西方近代以来沙龙的发展变化,说明沙龙的历史是一部“文化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美国学者彼得·盖伊指出:“如果说启蒙哲人是一个家族的话,那么这是一个喧闹的家族,他们是战友,而且常常有着深厚的私人友谊;但是,除了以推动共同的事业为最大乐事外,其次就是以批判战友为乐事了。”这可以用来说明启蒙思想家
A.缺乏人文主义的情怀B.践行了理性主义的原则
C.言行出现相悖的现象D.忽视了道德的核心价值
5 . 公元前5-4世纪,古希腊的城邦中出现了一批以教授演讲、雄辩和政治知识的职业人群。这群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希腊各城邦重视教育B.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
C.希腊发达的农耕经济D.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民国时期的信仰危机要远远惨烈于了前两次,因为这一次远道而来的西方人无论是在物质上、制度上和科技上,最后都远远超过了中国人,而且他们还保留了蛮夷的野蛮和残暴。这就使得中国人不仅面临着信仰的危机,而且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人与西方人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中国还占据着优势,远道而来的西方人不仅无法征服中国人的精神,也没有办法灭亡中国这庞然大物┅┅但是当西方列强开始转变策略,扶持同在东亚的日本进攻中国的时候┅┅彻底摧毁了天朝的最后一丝颜面,中国人的天朝信仰彻底崩溃,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和恢复。

——王诚《论中美各自命门》

材料二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引发了信仰危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点。
7 . 洛克认为,“一个国家只能存在一种最高权力,那就是立法权,而这个国家的其他权力都必须从属于立法权”。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由此可见,两人学说的最大差异在于
A.立法权由何种机关行使B.孟德斯鸠更加强调自由
C.权力之间是否互相制约D.是否赞成君主掌握权力
8 . “人啊!为了选择何种住宅、何种模样的外貌与何种天赋,你可以有自己的主张与选择权利……你不受狭隘范围的羁绊,而是根据你自己的意志去为自己规定自己的本性。”西欧社会的这种倾向
A.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B.使人们摆脱了宗教观念束缚
C.得益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566年8月,西班牙统治下的尼德兰一些城市发动起义,人们手持木棒、铁锤,冲进教堂寺院,把所谓圣像圣骨之类骗人的“圣物”全部捣毁,历史上称之为“破坏圣像运动”。该运动的发生根本上是因为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极为残暴B.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令人反感
C.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D.“海上马车夫”的优势动摇
10 . 许多启蒙思想家都阐释了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这说明启蒙思想家认为“国家”的形成是通过
A.转让自然人权B.订立社会契约
C.保障天赋人权D.实行分权法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