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材料二   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新教路德宗和天主教会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宗教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B.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C.批判质疑,理性思考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2019-12-02更新 | 239次组卷 | 3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A.强调神的伟大价值B.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C.属于自然哲学范畴D.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2019-08-12更新 | 827次组卷 | 21卷引用:【市级联考】东北三省四市(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18世纪末,著名思想家马布里说:“被视为哲学家的人老是无体止地说什么没有财产就不会有社会,(这)该是多么贫乏……人与人互相接近是因为他们具有社会品格,他们需要互相帮助,互相效力。”这说明
A.启蒙思想在欧洲广泛传播
B.保护私有财产已获社会认同
C.马布里极力倡导民本观念
D.理智与欲望是人的双重本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法律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平等的公正;在公共生活中,优先承担公职所考虑的是一个人的才能,而不是社会地位或者属于哪个阶级;我们在政治生活中享有自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BC5世纪,伯利克里《在雅典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或同一个机构之中,就不会有自由存在。因为人们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强制执行这些法律。”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848年,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外国革命是由争自由而起,奋斗了两三百年,生出了大风潮,才得到自由,才得到民权。……民族主义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但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1924年,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二讲》


材料涉及到关于“自由”的诸多探讨。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概括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
A.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2019-04-11更新 | 388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赫拉克利特呼吁“人民应当为城邦的法律而斗争”;柏拉图认为“没有法律,人们将无法区别于野蛮人”;亚里士多德声称“法律是理智的体现,可以免除一切情欲的影响”古希腊三位哲学家的言论说明
A.任何人没有资格凌驾于法律之上
B.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具有法治传统
C.世人必须严守法律方能摆脱野蛮
D.法律是遏制人性本恶的重要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这表明柏拉图
A.主张社会精英治理国家的合理性
B.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
C.奠定了近代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D.是希腊人文思想的初创者
9 .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得,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2019-12-06更新 | 387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9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西欧经济和政治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每一变化都伴随着以复兴古典文化为特点的思想文化运动;8、9世纪,注重恢复学习拉丁语,由此为古典文化的传承保留了最基本的载体;12世纪,促进了对古典哲学的学习;14、15世纪在创新古典文化的同时,深刻地探究了人的本质。可见,14、15世纪时的思想文化运动
A.推动了欧洲古典文化的繁荣
B.是对中世纪文化的彻底决裂
C.是前两次发展基础上的升华
D.推动了欧洲政治革命的到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