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 道试题
1 . 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2019-12-21更新 | 381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知道西方船坚炮利的厉害,才不得不急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这就决定了中国学习西方纯出于功利观点。这个观点基本上支配了思想界、知识界……当时所译之书主要为科技与法律(国际法),并没有接触到西方文化本身的特质,特别是没有接触到西方的宗教……而士大夫则只想学西方的船坚炮利。由于自始即不注意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自我”或“个人”的意识便无从了解。

——摘编自余英时《近代中国个人观的改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指出一种特点即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1年,梁漱溟指出,“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材料所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创立的儒学已经成为糟粕B.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C.新文化运动文化观的极端倾向D.民众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那么强大……假如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怀民族的危机,那么如此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2019-11-26更新 | 317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
5 . 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
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一味逃避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6 .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D.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 .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 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建设国家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8 .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捻军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

——曾国藩


(1)材料表述的是中国近代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请列举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1个;并写出他们的创办者。
(3)结合所学,你对这场运动有何评价?
9 . 据记载,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被当时读者称为“新文化的元典”、“思想界的金针”,胡适也称之为“可以改变一个时代的刊物”。这是因为《新青年》
A.最早宣传了西方新思想
B.代表了广大青年的意志
C.起到了启蒙思想的作用
D.全面否定了传统旧文化
10 .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福州船政局——《孔子改制考》——《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刘立川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第一届人大召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