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9 道试题
1 . 《中国教育年鉴》显示:1983〜1985年,全国新增普通高等学校211所;1985年,普通高校在校生已达179万多人。这表明,此时中国(     
A.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强国B.高考制度开始恢复正常
C.教育环境有了显著改善D.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024-02-2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到1981年,全国共扫除文盲约 1.4亿人,农村青壮年文盲率减少到15%左右。在改革开放初期,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0%,接近工业化国家水平,中学入学率远远高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这些成果(     
A.满足了现代化建设需要B.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实现
C.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活力D.得益于教育体系的成熟
3 .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他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该报告可用于说明(       
A.新中国理性地对待文艺工作B.文艺战线已进入社会主义状态
C.双百方针的指导思想已出现D.中国知识分子的作用日渐凸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77年10月,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不再根据家庭成分限定考生资格。这一举措(     
A.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体现B.落实了“百家争鸣”的方针
C.彻底否定了“文革”的错误D.建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从事制浆造纸专业高等教育的机构有26家,其中本科大学20所、大专4所、研究院2所。我国制浆造纸工程领域已形成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由此可见(     
A.高等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B.制浆造纸专业成为热门专业
C.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需要D.中国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2023-03-23更新 | 32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创造世界新纪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     
A.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B.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形式
C.解决了各国面临的饥饿问题D.要求使用通风储粮技术
7 . 2020年,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70千克,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千克增长了126%。这当中,水稻以约占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其中50%左右是杂交水稻。这表明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A.推动当代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B.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
C.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D.致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54年5月,教育部在《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和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指出:“今后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注意要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观点,也应该注意对其进行综合技术方面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了解一些关于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这一要求(     
A.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主要服务于三大改造的需要
C.深受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D.源于国家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2023-02-10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61年和1962年,中央先后批转了西北地区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的报告,在民族教育经费上继续给予照顾,加大对民族边疆地区教师的支持力度,招生优惠政策进一步具体化。这些举措(     
A.为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B.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C.加快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D.使各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一致
2023-01-13更新 | 23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留俄教育兴起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期得到很大发展。189612月,总理衙门鉴于同文馆学生“临时传述,而洋人茫然不解者"提交了"奏派学生出洋片"一折,由同文馆向英、法、俄、德四国使馆各派学生四名,由政府承担学生学费与生活费,进行语言的进修。1902年,光绪发布上谕,号召“选择明通端正之学生筹给经费派往西洋各国考求专门学业,务期成就真才以备任使"。于是,总理衙门、学部、邮传部选派学员赴俄学习铁路、法政、矿务和商业等专门学科。湖北总督端方认为选派留学生对于地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首开地方派遣留俄学生之先河。1905年以后,留学成为知识分子入仕的一条捷径,自费留俄人员的比例大为增加。

——摘编自张泽宇《晚清留俄教育述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苏联期间,表述了希望派遣考察团或者留学生赴苏学习的愿望。1951年新中国开始大规模的向苏联东欧国家派遣留学生,当年实际派出留学生380名,其中留学苏联学生375名。第一批留苏学生专业主要集中于卫生、水利、轻重燃料工业、教育、交通运输等行业上,他们中的一些人日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研究领域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首次派遣留苏学生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侧重基础理论学习的大学生,第二类是侧重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钻研的研究生,随后增加了偏重于实际技术的掌握和使用的实习生和赴苏进修的高校教师。

——摘编自周尚文、李鹏《新中国首批派遣留苏学生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留俄教育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留苏的特点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