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思想流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演变,以适应时代需要。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儒家思想要生生不息,就必须不断实现自我更新,积极接受和吸收外部的文化因素,才能适应阶级和时代发展的需求,获得常新的生命。

——摘编自陈炎《从儒学的历史演变看传统文化的现代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如何从君民关系的角度来阐述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材料二中董仲舒对君权是怎么论述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述对儒学地位产生的影响。
(3)结合汉朝和宋朝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说明。
2021-11-1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尚书》记载了周公对贵族的训导:不要只以水为镜,更应以民情为镜。《孟子》进而指出“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这反映了
A.治国理政体现民主色彩B.儒家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C.君主专制权力受到抑制D.宗法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2021-11-12更新 | 40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认为道德并不仅仅是表达某种个体的人格品性或生活态度,更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的意义和根基。先秦儒家强调道德的重要性的主要目的是
A.达到“仁政”的政治目标B.旨在推动社会变革
C.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D.努力完善个人品质
4 . 战国时期,商鞅强调战争为国富兵强服务,要调动全国的力量投入到战争中来。孟子则认为发动战争应该是为了正义,诛杀暴君拯救百姓。这反映出两者
A.学术主张的对立B.政治立场的差异
C.军事观点的不同D.阶级属性的差别
2021-11-10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孔子主张“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并表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这些思想在当时
A.丰富了人文思想的内涵B.体现了民本思想的萌发
C.完善了仁政学说的基础D.蕴含着自由平等的观念
2021-11-10更新 | 461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据此可知,老子
A.反思了无为而治的思想B.主张构建天下大同的政治模式
C.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D.意图恢复小国寡民的社会秩序
2021-11-07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部分重点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国语》云:“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物而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下列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A.“事异则备变”B.“君子和而不同”
C.“天行有常”D.“兼相爱交相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时强调:“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作为中华文明代表之一的老子,思想上反对以德治国,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其治国方案却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并将其形象比喻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这说明老子
A.思想主张与治国方案完全对立B.吸收儒家积极入世的政治主张
C.在治理国家上融合了法家思想D.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去寻找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君无为,法无不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先秦时期的这一思想主张
A.勾画出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境界
B.适应了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
C.治理社会的方式应保持相对稳定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021-11-01更新 | 464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春秋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指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自胜者强。”下列各项中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A.“以自苦为极”B.“苛政猛于虎”C.“道莫大于无为”D.“事异则备变”
2021-10-30更新 | 27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