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描绘了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的绚丽画卷。下列言论与“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主张属同一学派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贤者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种趋向: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者心里有一个终极的理想世界,又有一个先验的道德本原,他们寄希望于“教育”、“文化”和“思想”也依然相信仪式与象征可以规范和制约人类。现实主义者围绕着实际社会的现实问题展开思索,为了“富裕”、“繁庶”、“安定”。为了消除忧患,那种理想中的形式主义的繁文褥节可以取消。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礼乐制度”;“无为而治”
B.“天行有常”;“奖励耕战”
C.“逍遥自得”;“非乐节用”
D.“克己复礼”;“兼爱非攻”
2021-05-17更新 | 383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学完“百家争鸣”后,班里几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A.语文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B.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C.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D.历史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4 . 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
A.君主专制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
2020-01-07更新 | 562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综合测试基础卷历史(一)试题
5 .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墨子所忧虑和关注的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他所要求的是“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由此可知墨家
A.主张非攻、兼爱B.志于实现国家统一
C.崇尚节用、尚贤D.具有以民为本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体现的本质是(     
A.诸子思想推动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B.诸子创立新的学派以指导各国变法
C.诸子针对社会现实提出的政治主张D.社会剧烈变革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
9 .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将“天之意”解释为“爱人、利人”,并据此阐发了“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寡,诈不谋愚,贵不傲贱”的政治理想。该思想家的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家对仁政的追求B.顺应了改革变法的趋势
C.带有一定的无为而治色彩D.反映了平民阶级的诉求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学说兴起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则正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围绕着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去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道法自然”“无为”……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观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历史就是集权的历史。“假设没有这样的中央集权,我们大多数的祖先都已不能生存,遑论(谈不上)及我们后代”。因为地理与统治的封闭性,中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世界的“例外”。这种封闭性不仅令中国文化自成一统,也使历史在中国形成独特的样式。这种“中国特色”的历史不仅以宫廷权谋为主流,而且缺乏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背景,似乎中国完全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从大历史的视界来看,这种历史算不得真正的历史,而只是“中国志”而已,因为它完全是停留在中国视野内的一种“地方志”写作。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解决危机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其体现的共同点。
(2)提炼材料二所陈述的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