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图为东汉末年山东嘉祥武梁祠前石室画像《邢渠哺父》图,描写了邢渠跪身执双箸哺父场面。该图反映出
A.儒家伦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B.普通民众生活的困苦
C.儒学出现世俗化趋势D.政治一统对社会习俗的改变
2021-03-0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优质校2021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西汉时期,儒生往往“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出现“儒生文吏化”趋势,甚至出现了兼以经术、法律收徒受教者。这些现象
A.体现了儒学注重抽象思维的特点B.表明法家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D.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
3 . 思想与统治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以下是东周时期三位思想家的政治观点:

甲:“桀和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得到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

乙:“礼制、刑法只会使社会更加混乱,应无为而治,恢复‘小国寡民’的社会。”

丙:“人性本恶,无法教化,只有以赏罚才能控制人的行为。君主只要善用法、术、势就能控制全国上下,巩固君权和提升国力。”


回答:
(1)图中的“封建崩溃”和列国的“力求富强”分别是指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
(2)结合材料二,判断材料中的三个人分别属于哪家思想学派并简述判断理由。
(3)这三家学派的思想,在秦汉时期如何“被国君采纳”以期达成“富国强兵”?
(4)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统治思想出现了一种怎样的趋势,说明了什么?
2020-05-13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5月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不同:就学术内涵而言,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而进行的理论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过程中有何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太学初置时,博士弟子的成分不限于贵族及官僚子弟,平民子弟亦可人学。入学须经国家考试,正式录取生才有官棒。由此可知,太学的初置
A.导致了贵族政治的瓦解B.加速了儒学的世俗化趋势
C.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逐步规范了人才选拔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法律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推断
内容出处
“准五服以制罪。”《晋律》
“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北魏律》
“重罪十条”即“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十曰内乱。”《北齐律》

A.法律体系逐步规范完善B.援礼入法成为趋势
C.佛道思想影响法律制定D.儒学正统地位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材料: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时间先秦时期汉代宋明时期明末清初
核心内容“仁”“礼”“仁政”“民贵君轻”等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存天理、灭人欲等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

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A.体现了伦理亲情化——神学化——哲理化的发展趋势
B.统治地位曾经受到冲击,但经过改造后得到巩固
C.在明末清初时注入新活力
D.自先秦起就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纵观董仲舒的儒学体系,其德主刑辅、尊卑贵贱论,都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据的。此外,他借助于道家的超越性之“道”向上追寻,建构了兼具道德属性、自然属性的“天”,为儒家的仁义礼智原则探究了本源。这说明
A.儒家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C.儒、道思想发展呈现出逐渐合流的趋势
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2019-05-07更新 | 457次组卷 | 3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济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百家争鸣时期没有主流思想。秦帝国崇尚法家,汉初尊黄老,汉武帝独尊儒本开始树立儒家思想的官学地位……宋代讲究经世致用,理学处于边缘地位,到南宋末年才被重视。理学论证了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并将其普及到社会下层民众,明清时期三纲五常成为全社会的道德观念,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仅仅是昙花一现。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在西汉“被奉上独尊地位”的有利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学产生的新思想。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趋势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其在汉代以后长期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原因。
2019-07-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