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深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鉴于此,中国古代知识阶层提出了
①“独尊儒术”②“天人感应”③“正君心”④“知行合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3-20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明代某思想家主张:“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该观点乎天理
A.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B.动摇了儒家正统地位
C.反对传统重农抑商观念D.隐含-定的平等色彩
3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中国古代文明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格物致知;定窑;《梦溪笔谈》;《芙蓉锦鸡图》
均田令:《女史箴图》;《禹贡地域图》;清谈
刺史:蔡侯纸:《神农本草经》;《上林赋》
胡旋舞;《千金方》;“诗仙”“诗圣”:安西都护府

A.③②④①B.③④②①C.②③①④D.②①④③
2021-02-0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我国明代有一思想家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致良知”B.“格物致知”C.“工商皆本”D.“贵儒尊道”
5 . 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但对于如何求“理”却有着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格物致知”,一种主张“致良知”。这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王守仁、陆九渊B.朱熹、王守仁
C.朱熹、程颢D.陆九渊、程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据此可知他(     
①认为理存在于世界万物之中②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③强调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④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0-12-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志的王座。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摘编自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的措施,简述这一措施对儒学地位产生的影响。
(2)宋代使理学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2020-11-18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有思想家所倡导的主张,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各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为下层民众及新兴阶层打开了精神世界的大门。这一主张最可能是
A.“愚夫愚妇与圣人同”B.“天下为主,君为客”
C.“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D.“循天下之公”
10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D.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