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也。”“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这说明了心学
A.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B.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C.强调了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D.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说明诗人不赞同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经世致用
D.存天理,灭人欲
2019-02-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存天理,灭人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C.“人伦者,天理也”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19-01-30更新 | 414次组卷 | 36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明朝思想家王艮(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的观点,从儒学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
A.程颢和程颐B.朱熹和陆九渊
C.王守仁和李贽D.黄宗羲和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19-01-30更新 | 1889次组卷 | 6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2019-01-30更新 | 142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
A.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B.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C.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读圣贤书
B.诚敬存之
C.发明本心
D.端坐澄心
2018-10-20更新 | 22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2018-10-15更新 | 1161次组卷 | 2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余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思想家陆九渊曾赋诗:“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其主张
①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②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③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④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