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民族精神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材料二   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2019-01-30更新 | 2352次组卷 | 64卷引用:浙江省温岭市箬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19-01-30更新 | 1887次组卷 | 65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届高三复习历史试题
4 .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5 . 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
A.韩非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王阳明先生是明代大儒。早年习儒,又在禅学上面下了很大功夫,上承孟子心性之学,一改宋明以来程朱理学向外驰求的风气。王阳明思想的历程说明
A.三教合流思想业已形成
B.程朱理学失去统治基础
C.儒学思想受到彻底批判
D.儒家哲学信仰得到重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
A.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B.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C.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子语类》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由此可见,朱熹
A.肯定了秦始皇结束诸侯割据局面的功绩
B.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C.指出秦始皇实施暴政是无道之君
D.从君臣关系角度思考后世沿用秦制的原因
2018-10-17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届高三复习历史试题
9 . 对人的认识,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提出“天人有分”、人道有为;有的主张人“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有的则认为“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下列人物中,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有
①荀子
②普罗泰格拉
③苏格拉底
④王守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8-09-27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材料体现下列哪一思想
A.格物致知
B.本心体悟
C.知行合一
D.日积月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