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代学者王艮解释“格物”时指出,“身与天下国家为一物”,“身为物之本”、“天下国家为物之末”,身是道的载体,所以生命是非常珍贵的。这一思想(     
A.动摇了程朱理学正统地位B.体现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
C.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D.实现了儒学求理路径转型
2022-10-08更新 | 43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学界对儒学核心的争论一直围绕着仁和礼而纠缠不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仁和礼的确是儒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而且在《论语)里被提到的次数最多,显得特别突出。然而,仁和礼在儒学中虽然很重要,且能统摄许多具体概念,然而它们还不能完全统摄儒学之舍局而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和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了。从两者的概念容量来看,仁、礼是在周礼支配下的具体的道德规范,而和则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一般准则。前者可以说是形而下的,属于器和用的范畴;后者可以说是形而上的,属于道和体的范畴,后者可以统报前者。因此,将和视为儒学的核心是有充分理由的。

——据张文《“和"——儒学的最高境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是故欲不可穷,非不可有有而节之,使无过情,无不及情,可谓之非天理乎?”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     
A.“是礼虽统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
B.“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C.“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D.“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4 . 朱熹认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与该思想主张最接近的是( )
A.“人人皆可以为尧舜。”B.“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C.“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D.“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5 . 宋朝,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开设的经筵逐渐制度化。程颖在经筵讲书时常以师道自居,多所规谏,使得皇帝畏惧,他认为:“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君德成就责经筵。”据此可知(     
A.官僚集团内部矛盾激化B.士大夫有效制约了皇权
C.宋朝的文官政治较发达D.尊师重道成为主流思想
2022-08-16更新 | 463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正德元年,王阳明贵州龙场得道;嘉靖六年,阳明赴广西平叛,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被后世誉为天泉证道。据此可知四句教法旨在(     
A.宣扬知行合一B.强调格物致知C.阐明心性关系D.提倡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儒学家,兴起一股研究《易经》热,北宋时期的周敦颐专门写有《太极图说》主题,程颐和朱熹都专门为《周易》作注。这一现象的出现
A.体现儒学深受道教影响B.反映佛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
C.促进儒学的哲学思辨化D.导致宋代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2022-06-05更新 | 1096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近代思想家马一浮先生指出:“濂(周敦颐)、洛(二程)、关(张载)、闽(朱熹)诸儒,深明义理之学,真是直接孔孟,远过汉唐。”在此,论者认为宋代理学
A.建立了庞大严密的思想体系B.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
C.对先秦孔孟儒学的继承发展D.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顶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人有本质为善的“天地之性”和有善有恶的“气质之性”,如“气质恶者,学能即移……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不知学。”据此可知,张载主张
A.善恶的气质可以相互转化B.恢复等级尊卑有序的状态
C.以礼为标准强调学的作用D.发展学校教育使人人向善
2022-05-17更新 | 98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重庆卷)
10 . 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体现的主旨是
A.修身养性、择善而从B.求知若渴、博学精思
C.人性庄严、使命崇高D.光宗耀祖、成人君子
2022-03-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