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1 . 程颐、程颢继承了周敦颐的“太极(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说”,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把“君道”、“臣道”、“父道”、“子道”这些社会的伦理纲常,都说成是“天理”的体现。二程旨在
A.强调维护君主的权威B.阐述宇宙及人类社会规律
C.继承发展理学的思想D.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王阳明曾说,“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其弟子王畿认为,后天的功夫和修为会阻碍真性的自然流行,良知应“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据此可知心学
A.拒绝后天知识学习B.暗含思想解放倾向
C.反对盲目遵从权威D.主张人人皆有良知
2021-11-05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说,王阳明曾相信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而连续七天“格”竹子之理,结果“理”未明却得了一场大病。不懈摸索的他,终于在贵州龙场驿突然觉悟。他悟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A.“心即理也”B.“格物致知”C.“正君心”D.“致良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初,程朱理学提倡“格物致知”,经朱元璋父子大力提倡成为官方正统;明代中后期,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在社会上引发巨大震动。这一变动反映出
A.程朱理学官方正统地位旁落B.思想变动服务于社会需要
C.心学力行精神获得士人认可D.传统儒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5 . 朱熹认为,“心者,人之知……知觉从义理上去则为道心,知觉从利欲上去则为人心”。因此他主张必须让人的知觉从义理上去,使心中装有仁义礼智,从而达到一种不为物累的崇高境界。材料体现了朱熹
A.“存天理,灭人欲”思想B.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倾向
C.“格物致知”的方法论D.用“心”感悟世界的认识论
2021-10-18更新 | 698次组卷 | 1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朝王阳明的《传习录》记载:“今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日矣。”该主张旨在
A.全面批判否定程朱理学思想B.强调“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C.批判只知不行强调知而必行D.强调“知先行后”的重要性
7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21-10-09更新 | 6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程朱坚信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陆九渊认为“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王守仁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由此可知
A.程朱思想更加科学,推动其成为官方哲学
B.程朱和王守仁在心与理的关系上存在异见
C.王守仁的观点比程朱更加符合孔孟传统
D.前者主张内心自省,后者主张探究外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以下列哪一种叙述回答(  )
A.学问要求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贤先圣的经验心得
C.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反省D.要勤于温习
2021-09-27更新 | 154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程顾B.陆九渊C.王阳明D.李货
2021-09-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