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A.孟子与墨子的对立
B.老子与韩非子的统一
C.朱熹与陆九渊的对立
D.陆九渊与王阳明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19-01-30更新 | 1889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7年浙江省永康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明代有一位思想家提出圣人之学就是致良知而已,并且良知是圣众智愚都具有的,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称谓圣人。这位思想家
A.是心学的开创者
B.世称阳明先生
C.注解了《四书》
D.提出“众治”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浙江人,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有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人心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 .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西哲学家思考的重要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多亚学派在伦理学问题上坚持的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立场,……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真理,……要想成为有德行的人,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亦即学习自然,按照自然的本性而生活。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材料二“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之所得以为心者,其体则通天地而贯万物,其理则包四端而统万善。”“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中和在我,天人无间,而天地之所以位,万物之所以育,其不外是矣”。

——朱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多亚学派与材料二朱熹的哲学观点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两者推导出的政治观又有何不同之处?
(2)材料二中的“中和在我,天人无间”反映了什么思想?举例说明这一思想在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中的体现。

6 . 浙江历史上名人辈出,王守仁、黄宗羲、鲁迅就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文学家之一。一学生收集了他们的相关言论,下列有关他们的言论分析不正确的是:
甲:“发窍之最深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A.甲为王守仁,“灵明”是人的心,主张人心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B.乙为黄宗羲,其主张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强化的时代特点
C.丙为鲁迅,“吃人的礼教”对封建礼教罪恶的揭露出自其短篇小说《祝福》
D.上述言论反映儒学经历了宋明的改造融合、明末清初的批判启蒙、民国初期的彻底否定
2018-12-14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杭州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2017年1月29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咬人事件,有媒体评论,很多人都认同要有规则意识,但可能只是“嘴上认同,行为上很诚实”。解决这一问题,可用下列哪种办法
A.格物致知B.致良知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
8 . 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主要表现。并且指出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思想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二,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9 .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你若同意上述的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君权神授
B.人文主义;存天理,去人欲
C.人文主义;天人感应
D.启蒙思想;致良知,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
A.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B.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C.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