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21-10-09更新 | 6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卷
2 . 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下列古代思想家对仁的阐述对应错误的是
A.孔子——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人道德自觉
B.孟子——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C.程颢——仁者能化物于无形,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
D.朱熹——仁者境界强调获得精神的自主和自由以及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阳明认为:“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这反映了王阳明
A.继承“性本恶”B.倡导“格物致知”
C.强调“致良知”D.强调“知行合一”
20-21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元晦强调(     
A.灾者,天谴也;异者,天之威也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C.格物致知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021-08-22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都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圣人心传的秘旨,强调以道心制约人心,以找回唐末五代以来被破坏了的伦理规范和价值理想,重建精神家园和价值理想。据此分析,程朱陆王等思想家都主张
A.理先于气,但不能离开气B.扫落物欲,发明本心
C.存天理,灭人欲D.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6 . “道学”这个名词在哲学范围等同于“新儒家”。他接受了韩愈的道统说,认为一个道德上没有瑕疵的人,才有资格去治理国家。一个道德上有瑕疵的人,即令再有才干,也不会把国家治理完善。至于道德的内容和标准,则由道学家订立。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
A.老子B.朱熹C.陆九渊D.黄宗羲
7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2021-01-23更新 | 127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3届浙江省高三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8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宋明理学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留下了积极成分,就是道德自觉的理想人格的建树。理想人格的意蕴有三:“孔颜乐处”;“民胞物与”,意为百姓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朋友;“浩然正气”,即执著于人格理想与道德信念,不为任何外来压迫所动摇。

——摘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王朝统治时间)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摘编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朱熹认为具有“理想人格”的仁者应有怎样的品格与境界?并用一句话概括朱熹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简述其共同历史意义。
2021-01-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9 . 君臣关系的好坏,应当说是一个政权的政治是否正常和能否稳定的标尺,关于君臣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孔子提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君是无条件的
②唐太宗选贤与能,虚怀纳谏,臣是君的“镜子”
③黄宗羲认为君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④朱熹提出秦汉以来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儒者要设法“正君心”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1-02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育蚕
B王阳明提出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为遏制伪善流行,特别强调要做到“知行合一”王阳明强调践行美德
C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性
D明清小说蓬勃发展市民阶层开始兴起

A.AB.BC.CD.D
2020-12-22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