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学派的修习特色。下列思想方法中与此相近的是
①格物致知   ②致良知   ③因信称义   ④叩其两端而竭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1-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他提出“心中本有之理是宇宙根本法则在人身上的体现,所以‘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故而主张“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缺?”材料中的“他”
A.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B.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C.被视为心学的开创者D.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代一学者曾说:“大抵格物之功,而思辨辅之,所思辨者,皆其所学问之事,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该学者意在强调,做学问要
A.知行合一B.学思结合C.格物致知D.经世之用
4 .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秉此理然后有性,必秉此气然后有形。”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持此观点的是
A.荀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夫之
5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阳明心学”时说:“在王阳明看来,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下列能佐证汤因比这一观点的言论是
A.“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B.“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D.“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6 .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 朱子高于孔子 ”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
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2019-12-09更新 | 139次组卷 | 36卷引用:浙江省瑞安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2019-12-04更新 | 1165次组卷 | 42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试题
8 . 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明朝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属于唯心主义   ②都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③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④都冲击了当时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2019高一·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守仁说:“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怜悯之心)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兄便是悌。”由此可见,王守仁认为
A.致良知是个体自觉自愿的行动
B.格物致知才能真正体悟天理
C.致良知须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
D.发明本心要抛弃“三纲五常”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2019-11-07更新 | 296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嵊泗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