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朱熹针对当时有些儒者“徒知而不行”的学风,批评指出“大抵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在此,朱熹(     
A.蔑视权威和教条B.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
C.捍卫道学家尊严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2022-10-15更新 | 1690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朱熹认为历史、自然、医学、名物和制度等知识的学习对于儿童心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儿童追求圣人境界的引导效果要远远大于抽象而空洞的理论讲解。朱熹的这一认识蕴含(       
A.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B.格物致知的教育理念
C.知行合一的哲学主张D.注重实践的务实精神
2022-09-07更新 | 927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朝是传统历史文化的繁荣期,在理学、文学、史学、艺术及科技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上层士大夫大都兼有学者、诗人和画家的特质,百姓生活也丰富多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B.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柳永
C.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D.郭守敬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王阳明认为,人子有父母之丧,哭与不哭,完全决定于个人”由衷”的情感,而不是“循守格套",情不由衷,在吊客面前“作伪”。据此可知,王阳明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否定纲常伦理道德
C.突出个体的自我意识D.倡导知行合一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朱熹编写蒙学读本《小学》,内篇有《立教》阐述先王所以教人之法;《明伦》说明五伦的关系;《敬身》讲解孩童修身养心的重要和相应的规矩;《稽古》记载古代前贤的崇高德行。外篇有《嘉言》《善行》。这表明朱熹(     
A.重视行为和家庭教育结合B.看重历史教育意在传承先秦儒学
C.注重伦理道德和正面教育D.穷理与笃行相统一的教育原则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朝朱熹说:“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常,是皆必有当然之。则而不容已所谓理也。”又说:“理则为仁义礼智。”由此可见,朱熹的“理”(     
A.反映了宇宙运动规律B.强调封建伦理秩序
C.成为宋朝的官方哲学D.难以适应现实政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化”一词在董仲舒著作中出现频率很高。他指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并反复强调:“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天下所未和平者,天子之教化不政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而“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摘编自朱人求《董仲舒教化哲学研究》

材料二   “二程”关注国家前途,强调“帝王之道,教化为本”,多次直言上疏,用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皇帝,提出“格君心之非”“王道治国”等一系列政治举措和治理模式。程颢认为“得贤才为本”,请求皇帝兴办学校。在官吏的德才关系问题上,“二程”强调修己之道,以德为先。程颐呼吁要将“宽赋役”“劝农桑”等措施作为重民保民、治理天下的要务,实现富裕的同时才能进行道德教化。还提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婚姻妇女观。程颐指出,圣人虽然崇尚道德教化,但是也不能轻视刑罚的作用,应该在先有刑罚的基础上进行德化。

——摘编自丁静《二程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与“二程”教化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简评“二程”教化思想。
8 . 程朱理学主张成就圣人和君子的理想,个人是圣人君子之道的起点。阳明心学的终极判断标准不是圣人之道而是具有良知的自我,个人按照自己的良知,真诚去做即可。这反映了
A.个人主义思想的兴盛B.阳明心学突破了理学的局限
C.新儒学存在尖锐对立D.理学注重个人的修养与素质
2022-05-24更新 | 470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宋明理学中贯穿着某种“终极关怀”,某种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完善自身,达到超越的理想境界的意向。理学重视人的修养,主张将格物所得到的物理,诠解为道德性的天理,知识与道德同一、善与美合一。这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为人的终极关怀的实现,提供了一条世俗的、美学的道路。据此可知,宋明理学(     
A.具有一定的理性与人文价值B.倡导民众抒发个人内在感情
C.注重提升个人修养D.强调积累更多知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朱熹认为,饥饿的时候想要填饱肚子,口渴的时候想要喝水,这些欲求是为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活动的,符合道德原则,是可以归为“天理”的;但是如果饮食不是为了果腹;而是追求对美味的享受,这些超出基本生存需要,只是为享乐的物质欲求,便是“人欲”。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A.“天理”和“人欲”水火不容B.合理的“人欲”也是天理
C.“天理”和“人欲”相互割离D.“人欲”是“存天理”关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