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简述宋明时期儒学的主要发展变化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0-10-1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B.始终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语》内容如汗牛充栋,体现了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总览全书,孔子大致讲述了孝、悌、忠、恕、仁、爱等主题。从中不难发现,这些主题都涉及了“我”与“他人”的关系。孔子认为,人的血缘亲情(孝悌)是仁爱精神甚至一切社会伦理道德的情感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至亲都不爱,我们又如何指望他“泛爱众”呢?“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礼”是使“我”得以合宜地向“他人”表达对其尊敬等情感的媒介,体现着“仁”的核心精神。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若要真正“成仁”,不仅要有孝悌为本、克己复礼、忠恕为怀的道德自觉,还应当将这些道德自觉落实于平日的修养践履之中。

——摘编自石博琳《浅析<论语)中核心思想“仁”的内涵》

材料二 董仲舒从天出发来论仁,认为天是万物的本源,天生人并养育人,而上天要治理宇宙万物,就不能靠刑罚,而是主要靠仁德,因此宇宙万物才如此有秩序,所以天是具有仁义精神的。他在强调“仁者爱人”的基础上,提出仁爱的对象不能是“我”、自己,而必须是他人,并由此推衍出“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

——摘编自孟维《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继承与发展》

材料三 作为影响最大的理学家,朱熹建构了以理为本原的理学体系。仁在朱熹理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天理的代名词。通过对仁的诠释,朱熹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仁是天理,彰显了仁之本原地位;仁是“百善之首”,突出了仁在五常乃至全部道德条目中的统领作用;不仅理清了仁之内涵,而且为“仁臻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奠定了前提;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对先秦儒家通过道德践履与天人合一的继承中,提出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新境界。

——摘编自魏义霞《朱熹对仁的诠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论语》中核心思想“仁”的内涵,并分析其出现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发展表现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对董仲舒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谈谈从中得到.的认识。
2020-09-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朝在房产交易方面建立了许多完备的制度,其中的“求田问舍”制度规定:当有房厂而要出售时,业主必须先征询族人、邻人们的意见,上述人群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制度在此后历代沿用。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严格限制房产交易B.坊市制度推动市场繁荣
C.经济交易渗透儒家伦理D.不抑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2020-11-20更新 | 177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文)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0-07-08更新 | 9875次组卷 | 7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而且这些条文全部抄自《唐律疏议》,无一字增损,无一字改动。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贞节观B.延续了唐朝以来的男女平等观念
C.理学贞节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D.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且依附于夫权
2020-10-19更新 | 357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某学说以“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该学说应是
A.宋明理学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先秦儒学
8 . 宋儒宋伯仁在《梅花喜神谱》中描绘了一枝花朵朝下却又努向上生长的梅花,其花瓣左右伸展之势犹如鹰鹘翻身扑食。他通过道德想象,参悟到恃强凌弱是不仁的道德行为。如此,建立起梅花与仁、义等人伦道德的联系。这一格物思维
A.适应了市民阶层发展需要B.体现由内及外的认知路径
C.以现实体悟推动道德自觉D.重在探究万物的客观真实
2020-06-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崇左、防城港市2020届高三6月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人形成了一个顽固的看法:儒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帮凶,是封建社会或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两千多年来,历代封建王朝利用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专制统治,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其实,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存在着一种批判精神,可以说就是反专制主义的传统。他们以对民的态度来区分圣君和暴君,反对君主个人独裁暴政,主张以道对君权于以一定的限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道为本,道比权位更为重要。

——摘编 自韩星《儒学是专制主义的帮凶吗?》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唐代至明清,官方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有三个周期:在唐代官方崇拜与民间崇拜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和关系;从北宋中后期至元代官方崇拜受到了佛教化和道教化关羽的影响;到明清时期官方崇拜与民间崇拜都受到了民间文化的影响。唐代以来对关羽崇拜的变化
A.推动了儒学和佛教、道教的深度融合
B.可以看出政府对民间文化崇拜加强了掌控
C.表明官方非常重视英雄人物的社会价值
D.说明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走向逐渐一致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