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朱熹将他的《家礼》,分为《通礼》《冠礼》《昏礼》《丧礼》《祭礼》五卷,另有附录一卷。他的《小学》,内篇分为《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篇,外篇分为《嘉言》和《善行》两篇,专从儿童教育方面宣扬儒家伦理纲常,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朱熹的这一做法(     
A.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B.标志着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D.使理学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2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些儒学家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理学强调“存理灭欲”D.明末进步思想产生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智识分子(即知识分子),并非自古迄今,一成不变。但有一共同特点,厥为其始终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之核心。因此一面不陷入宗教,一面也并不向自然科学深入。其智识对象集中在现实人生政治、社会、教育、文艺诸方面。其长处在精光凝聚,短处则若无横溢四射之趣。中国的智识对象与理想生活,很早便集中到人文整体之共同目标上。只有向社会全体服务,才是人生最高天职。于是形成中国智识界之上倾性而热心政治。由治国、平天下转到正心、诚意、修身,仍不是个人主义。若在西方则不然。西方人对智识,似乎自始即没有对普遍全人群而寻觅之旨趣。智识对象亦遂趋于个别化。换言之,则是个性伸展,而非群体凝合。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依据材料提炼出其中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就所提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歙县志人物志》记载的歙县各朝代受旌表的“节烈女”的数量变化情况。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
朝代
人数5217107098
A.明清时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理学对妇女的影响不断加深
C.宋代以后社会风气每况愈下D.元代后妇女的思想日益开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2021-06-08更新 | 17871次组卷 | 137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ニ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
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瓷器成为文学艺术传播主要媒介
2021-09-08更新 | 976次组卷 | 66卷引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阴阳家和法家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③
2021-07-2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一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怎么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新的表现。
9 .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血缘政治、社会变革、政治民主、新思潮萌发
B.官僚政治、儒学创新、封建盛世、“经世致用”思想
C.血缘政治、社会变革、封建盛世、理学盛行
D.官僚政治、儒学创新、审美观念、理学盛行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朱熹

材料二 “心即理也”“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王阳明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理学家张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朱、王关于求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3)今天的我们对此应采取什么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