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从上表中,选取 3~5 个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相关联的历史人物,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人物,论题具体明确,构建关联,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2 . 范仲淹给范氏宗族福利基金订立的《义庄规矩》规定:“嫁女支钱三十贯(注:一贯等于一千文铜钱),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土地兼并严重B.理学影响有限C.宗法制度盛行D.市民阶层壮大
2022-11-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北宋初期,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士大夫积极探讨国事,并且“尚风节”,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庆历四年(公元1046年),天子“开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诏令州县“皆立学”,一时间书院兴起,讲学之风盛行,这些现象(     
A.有助于迅速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B.体现出知识分子群体积极变革的意愿
C.推动了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D.表明当时皇权受到士大夫阶层的限制
2022-11-03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太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朝事实类苑》记载,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其母以“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为由,对陈尧咨加以责打。该记载反映出当时(     

A.商业发展影响文学创作B.重文轻武逐渐被读书人所接受
C.传统本末思想影响巨大D.忠君报国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480年,西班牙建立了国王控制的宗教法庭,打击异己,到1820年10多万人被判火刑。同一时期,中国有学者称“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中西两种不同教化(     
A.中国文明,西方野蛮B.目的是强化宗教伦理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体现了对人性的压制
6 . 南宋学者陈亮指斥朱熹等人自以为得正心诚意者,实皆麻木不仁,“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力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他提出“为士者”要有良好的品行,“居官者”要有处理政事的本领,君主要有“天下为公之心”,“立政之大体,总权之大纲”。据此可知,陈亮(     
A.认为道义与功利相互排斥B.具有一定的民主启蒙色彩
C.批判继承了宋代理学思想D.反对儒学吸收佛道的思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仁宗 (1022~ 1063在位)时期,面对社会挑战,许多士大夫萌发了强烈的忱患意识,便由佛老的虚无本体之学转向以气为本体的实体之学,崇尚词赋的浮华之风转向“明经致用”的经世之学。宋儒针对“重义轻利”的思想传统,大力提倡“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不管是“庆历新政”,还是“熙宁改革”,都是在实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明清思想家将实学推向高潮,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他们在明王朝覆亡的痛苦中,反思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顾炎武强调学术一定要从经书和实际生活中得来,强调学者一定要去关注那些事关国家兴衰治乱之源和生民根本之计的问题,后来乾嘉学者进一步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发扬光大。梁启超指出“有清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饶有科学的精神。”

——摘编自葛荥晋 《论宋代实学》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实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实学发展的原因。
8 . 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三字经》更为经典,几乎家喻户晓。这些读物都是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的。这反映出(     
A.理学思想渗透到百姓生活B.民众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
C.文学世俗化惠及市民阶层D.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2022-09-21更新 | 872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崇祯年间休宁县叶氏宗族在《重伦理以教家》的《家规》条款中则指出: “父子亲、夫妇顺、长幼序、朋友信,此等人出而事君,必为忠臣,为良臣。总之,伦常原于天性, 不事矫饰。本慈孝以为亲,率唱随以为顺,根友恭以为序,祛虚假以为信,合亲、顺、序、信以事君,伦理重而家教立矣。”《家规》条款的这些规定旨在(       
A.维护社会秩序B.强调尊卑等级
C.突出宗族互助D.确立族长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明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由此可知,宋明理学(     
A.融合了佛道两家的主张B.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
C.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D.追求脱离世俗的自由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