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和汉唐相比,南宋亡国时,臣子慕义,相率蹈节,矢不奴异族者众。门人故吏“与崖山倾覆死忠死节之仁 人志士”“几无可胜计"。造成南宋忠义死节之士多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理学的熏染B.儒学思想佛教化
C.元朝的四等人制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2-08-22更新 | 990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见面考历史试题
2 .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D.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操形象演变的过程

时期内容出处
西晋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
南朝操虽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姿。《世说新语》
唐朝君不见魏武(曹操)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张说《邺都引》
北宋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宋朝阿瞒(曹操)长驱压吴垒,饮马长江投马棰。英雄只数大耳儿(刘备),仿佛芒砀赤龙子。程俱《北圃怀古》
金、蒙古阿瞒(曹操)狐媚无多罪,谁作桓文得到头。刘昂《读三国志二首》
元朝汉家一片当时土,肯为好雄载歌舞。销尽曹瞒(曹操)万古魂,落日漳河咽。吴师道《铜雀台》
明朝刻意强调曹操装病谄叔、杀吕伯奢全家、屠徐州、哭袁绍、梦中杀人等一些情节。罗贯中《三国演义》

——摘编自曹龙《曹操形象演变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曹操形象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解释。(要求:持论据,表述清晰。)
4 . 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儒学的普及化和世俗化
C.先秦宗法制度得以重建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辩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

——摘编自《汉书》等

材料二 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通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
2021-06-09更新 | 3801次组卷 | 27卷引用: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2021-06-08更新 | 7633次组卷 | 68卷引用: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及其他国家的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2021-04-20更新 | 308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万物本源D.抗衡佛道
2021-02-17更新 | 358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安宁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才去也!”材料反映出元政府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其目的在于
A.明经、进士科尊崇儒学
B.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
C.通过采取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
D.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10 . 据史料记载,明朝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认为犯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大防,最终被饿死。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海瑞治家的严谨态度
B.古人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
C.理学对人性的摧残
D.理学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