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宋代在服饰制度方面远不如唐朝开放,主要以保守怀旧为主,崇尚古代的礼服。宋代服饰色彩和图案几乎以自然景色的意象构成,比如兰、牡丹、樱桃等几何纹样为主,还有具有民间风趣的图案,如仙鹤、百蝶等。这一变化反映出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程朱理学的影响
C.市民阶层的崛起D.审美水准的提升
2 . 终宋一代无论是宗室贵戚、仕宦,还是普通百姓,都存在妇女离婚、再嫁的情况。《宋刑统》中明文规定:“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这是国家法律对夫妻离婚的相关规定。这说明当时
A.妇女拥有决定婚姻的自主权B.理学并非完全渗入社会生活中
C.宋代不重视三纲五常伦理建设D.国家重视男女离婚案件的处理
2022-02-22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徽州家谱、方志和文人笔记等文献对徽商经营中的各种义行及致富后如何报效家族、乡里和国家多有记载。各类“儒行”“义举”成为徽州民间评判商人德行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现象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正统性B.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C.背离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宋时期,朱熹同吕祖谦曾编写《近思录》(对身边事物的思考);许多儒学大师经常为社区民众开办公开讲席,不分高低贵贱。这些行为旨在
A.禁锢人们的思想B.致力解决民生疾苦
C.扩大儒学影响力D.宣传众生平等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王阳明学说的传人、明朝著名学者钱德洪、陈时芳等集会开讲,听众动辄上千,樵夫、陶匠、农工商贾无不听讲。材料表明,宋明时期的儒学具有
A.神学性B.批判性C.思辨性D.世俗性
6 .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这份家训体现出 (     )
A.尊崇儒家伦理道德B.主张家庭和睦
C.深受墨家兼爱影响D.强调乡里和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大都建立在人伦关系基础之上,并以纲常名教为指导。家族成员只有遵循人伦之道,各守其分、各司其职,才能保持家运隆通和延续家族发展。明清家法族规对妻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妻子所应尽的义务也更为详细具体。把为子者是否能尽孝道视为核心问题,绝大部分都有对孝悌内容的表述,对不孝行为有严厉的惩罚措施。另外还强调不可因妯娌关系、财产争夺等因素影响兄弟关系,继而影响整个家庭乃至家族的和睦。家法族规还训教和引导后世子孙的修身行动,使之能在社会中立足,以维护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进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

——摘编自杨威、崔圣楠《明清家法族规伦理思想及其现代转化论略》

材料二   自清末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对传统家族制度及其观念展开了质疑和激烈批判。如严复认为“若为挽救亡国灭种之祸”,束缚自由的家族制度尽可去之而后快。梁启超总结民族性缺陷“含家族制度外无由”;“有族民资格而无市民资格"“有村落思想而无国家思想”“只能受专制不能享自由”。辛亥革命后,有文章论证家族制度是专制制度之根据,与共和制度不相容,强调个人主义在现代家庭生活中的必要性。鲁迅认为在婚姻中,男女都不应当成为长辈的牺牲品;生育重心在“育人”,这样“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能成一个完全的人”。

——摘编自易明、陈先初《近代史上家族制度批判的多重维度——从清末到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家法族规的特点,并评价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相比,近代家族制度及观念的变化和成因。
2020-04-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0届高三开学旗开得胜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他和柏拉图一样,要国王做贤者,认为如果他们具有一个绅士的五条美德—诚实、正直、忠诚、恩惠和仁爱(也就是通人情),他们就能成为贤者……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到了宋代,由于知识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士绅的规模日渐扩大……士绅阶层是平民社会当中连接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将一君万民的社会结构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纲八条目则进一步内化于一般士绅的心性当中,日常的洒扫应对亦可体会天地之理,修身齐家亦有治国平天下之功,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明清时期以“礼不下庶人”为特征的儒家伦理的民间化,是以统治者为主导,士人为主体,通过政令与教化手段,向下层社会普通民众推广实施的。原本仅适用于贵族、上层士人的儒家伦理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社会,将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使之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日益伦理化。原本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进行研究的儒学、理学的高深的理论也普及到普通民众。儒学、理学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不断冲突、融合。

——摘编自聂春艳《论儒学、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宋代“理学的精神自觉也因此深入到民间基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世俗化与实用化的表现及影响。
2020-02-04更新 | 286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国际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北宋山水画作品《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章法处理都呈现出宾主分明,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这表明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B.道家思想受到尊崇C.理学观念影响绘画D.艺术呈平民化趋势
2019-11-19更新 | 1038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学者蔡仁厚提出:“(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这表明他认为理学
A.以先秦儒学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念
B.使先秦儒学发展为人性修养的学说
C.以先秦儒学来对抗佛道学说的冲击
D.在佛道学说体系之中发展先秦儒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