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李二曲指出, “真知乃有实行,实行乃为真知”,主张用“酌古准今,明体适用”的实学取代“凭空蹈虚,高谈性命”的俗学,把那些“明体而不适用”的人皆视为“腐儒”。这一主张蕴含(       
A.经世致用的思想B.薄古厚今的倾向C.天人合一的精神D.社会变革的意识
2 . 清初出现了一股实学思潮,如王夫之强调天理与人情的协调统一,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意在提醒士人对国计民生的注意等。实学思潮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A.程朱理学生机勃勃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C.封建社会走向鼎盛局面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活跃
2023-09-24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3 .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2022-04-09更新 | 1968次组卷 | 12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战国到西汉,为了实现思想统一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022-02-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教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在政治、经济、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小说是被摒弃在主流文化之外的文学样式,由于其游离在官方视域之外,因而得以生存乃至蓬勃发展。同时,明清时期颊繁而又严苛的文字狱,使得文人小心翼翼,避免贪-时文字之快而触犯统治者的禁忌,以致遭罪甚至遭遇满门抄斩的灾祸。于是,这个时期的文人很容易就转向为通俗小说作家。仕途不畅、人生失意,都极容易使得丈人寄情于文学创作。

——摘编自彭巧《明清章回小说中情理冲突模式研究》

材料二 《红楼梦》通过贾宝玉的自由人生和以贾政为代表的道学人生的冲突,表现了对主体意识的礼赞和对程朱理学的批判。《西游记》通过对孙悟空的主体意识和人格自我完善中的能动作用的肯定,表达了个体人格与群体人格、主体意识与伦理意识统一的人格理想;以不乏调侃意味的笔调描写了猪八戒好色贪财.爱吃好睡的世俗性格的同时,最终还是让如来佛封这位色情未泯、口壮身慷、食肠宽大的八戒适得其所地做了个受用的净坛使者,这表现出的是当时人们对人欲的认可和宽容。《儒林外史》则以人们对功名富贵的态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点,对在功名富贵面前保持独立人格的真儒奇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肯定,同时又以对经世实学的重视和以对礼、乐、兵、农的提倡,表现出对阳明心学空谈心性流弊的纠正。

——摘编自宋克夫《论章回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表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政令以定,风俗以一,有离俗不顺其上则百姓莫不敦恶,莫不毒孽,若祓不祥,然后刑于是起矣。

——摘编自荀子《荀子·议兵》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秦统一后,“师申(不害)商(鞅)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于天下也。...又好用酷之吏, 赋敛亡度,竭民财力,百姓散亡,不得从耕织之业,群盗并起。是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而奸不息”。其最终结果则是二世而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因此董仲舒总结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也就是说,“圣王之继乱世也,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复修教化而崇起之”。

——摘编自李俊芝等《董仲舒的德本法助思想》

材料三   黄宗羲的“治法”论所依托所维护的“天下为主君为客”及“天下之法”的制度,与法家为维系君主独断独裁、绝对专制而施行的“以法治国”正相反。他抨击“非法之法”,而且把秦政秦法列为“非法之法”之首,就是抨击法家政治和法家的“以法治国”之术。

——摘编自俞荣根《黄宗羲的“治法”思想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孔孟治国思想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善治”主张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法治”思想的本质,并说明黄宗羲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9 . 明清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明清时期出版商业务和销售对象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学世俗化的趋势
C.专制统治的加强D.思想控制的松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氏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在各个时的次序排列也体现了诸多的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信息。以《百家姓》的形成和演变为例。(见下表)

朝代名称姓氏排序
宋朝《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明朝《皇明千家姓》
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
清朝《御制百家姓》
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

解读图表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