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渴望征服自然B.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D.尊重自然规律
2021-12-15更新 | 268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荷马史诗中写道,俄底修斯在经过地府时遇见了已经死去的阿喀琉斯统率着地府的鬼魂们,对他大加赞赏。阿喀珑斯却回答说:“我宁愿活在世上,那样也比统率所有死人的灵魂要好。"这表明古希腊
A.宗教观念影响逐渐式微B.文化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C.人民重视关注现实生活D.神话传说成为文学主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希腊地震不断发生,有时还引起海啸。时人认为这是神灵的警示,修昔底德则认为地震不过是巧合的自然现象,而海啸是由地震吸引海水离开海岸,海水回冲后产生的水灾。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具有理性精神B.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
C.集文化之大成D.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
2021-09-27更新 | 4497次组卷 | 3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希腊悲剧中,俄狄浦斯式的英雄们尽管总是被逼近自我毁灭,但其敢于反抗“命运”捉弄,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荣誉观念。《圣经》中摩西带领族人反抗压迫完成“远征”,过程彰显其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这种文学形象
A.反映了人对自然界认识的提升B.源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局限
C.高扬人类理性意识和道德规范D.体现人对自我认识的逐渐深入
5 .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仰神,并由此受到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上表明(   
A.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都因犯罪遭受到了处罚D.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2021-05-14更新 | 279次组卷 | 40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远古希腊,人们崇拜大地女神该亚,说她是天神、海神和山神的母亲.她与天神结合,繁衍子女和后代十余人,统称为提坦神.这则神话透露出的最主要信息是(  )
A.人类社会早期女性的崇高地位B.远古时代人类的婚姻状况
C.该亚比其他女神地位高D.远古希腊有许多神话故事
7 . 古希腊的四大“冠冕赛会”---奥林匹亚竞技赛会、皮提亚竞技赛会、尼米亚竞技赛会、科林斯地峡竞技赛会,不但是希腊人祭祀神灵的宗教仪式,更是希腊人自己的盛大节日,它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竞技对抗的热爱之情。据此可推知,古希腊的“冠冕赛会”
A.加剧了各城邦间的矛盾B.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形成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上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这从侧面反映出古希腊智者
A.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主导权B.推动了政治生活的活跃
C.推翻了传统的社会权威D.重塑了城邦的政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021-01-27更新 | 40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1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69至前262年之间,荀子游历了秦国。他对秦国的政治、社会状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厚望,称近于理想中的治世,但又说“尽管秦国具有如此多的优势集于一身,却远没能达到‘王者’的境界,是因为缺‘儒”。又说“节威反文(节抑威强,复用文理),用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因与之参国政、正是非、治曲直。”“兼并易能也,唯坚凝(坚固和凝聚)之难焉。能并之而不能凝,则必夺。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则必亡。得之则凝,兼并无强。”

材料二   师从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的伊索克拉底,在公元前380年公开讲:“希腊人被限制在狭小的地带,由于土地不足,他们彼此谋害,互相袭击,有的死于口粮的缺乏,有的死于战争。”“在我们从同一源泉获得利益、和同一敌人进行战斗之前,希腊人不可能和睦相处。等我们摆脱了生活上的贫……那时候我们才能和睦相处,才能有真正的善意。为此,我们必须竭力使战争尽快从这里转入小亚细亚。”公元前346年他公开呼吁由马其顿国王腓力来统一希腊。他说,已经不再对雅典和斯巴达抱有希望,唯有腓力王是能出征波斯而使大希腊团结的政治强人。

——摘编自潘岳《战国与希腊一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主张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索克拉底思想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和伊索克拉底政治主张的相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