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启蒙思想家在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以理性的眼光为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提出了很多社会学说,其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实践的学说有
①三权分立学说   ②君主立宪学说   ③自由平等学说   ④人民主权学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③
2 .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这一思想主张的源头是
A.古典人文主义
B.希腊人文精神
C.康梁维新思想
D.欧洲启蒙思想
2019-11-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3 . 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发端
B.蒙古西征﹣﹣北宋王朝灭亡
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发生
D.工业革命﹣﹣德意志宗教改革
2019-11-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4 . “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社会主义思潮
2019-11-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5 . 经略大洋的实践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基础使然——中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另一方面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能感受的最大生存压力,是来自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都兴起于蒙古高原。

材料二:游牧民族在亚欧大陆建立的无法挑战的霸权,使宋朝有了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到了明朝,明成祖置开国禁令于不顾,几乎和欧洲人同时开始了海上探险。

材料三:与欧洲以及阿拉伯世界完全不同,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封”,即宗主国给外番赐以封号,这一项政治封号,对周边小国极其重要,得不到宗主国的承认,就不可能成为正统;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贡”,即由小国给宗主国进贡,其中也有贸易的成分。

材料四:宋朝所面临的地缘形势及游牧力量数百年主宰欧亚大陆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也在于制度

——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以上均摘自《五百年来谁著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列举汉武帝时期为减轻北方压力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与北宋鼎立的两个游牧民族政权;宋朝“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和明成祖时期的“海上探险”分别指什么事件?
(3)概括材料三中的“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的特点?
(4)材料四中的观点认为,明朝经略大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的现代经济体系。反观15-16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6 . 平等与自由

材料一:在简要追溯这场大革命的进程时,我将试图说明:同样是这些法国人,由于哪些事件,哪些错误,哪些失策,终于抛弃了他们的最初目的,忘却了自由,只想成为世界霸主的平等的仆役;一个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加强大、更加专制的政府,如何重新夺得并集中全部权力,取消了以如此高昂代价换来的一切自由,只留下空洞无物的自由表象┅┅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由此看来英美式革命和法国式革命各有自己的短处。英美式革命的短处在于,它片面地倡扬了自由的价值,而法国式革命的短处则在于它过于迷恋平等的价值。因此,这两种革命的经验实际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也许只有将两者的思想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建成比较健康的现代民主政治。

——北大历史系主任、法国史专家高毅教授


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一个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加强大、更加专制的政府”是谁建立的?他“集中全部权力”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简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宣扬的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3)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如何体现“倡扬了自由的价值”的?
2019-11-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上海市六校2013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依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019-11-08更新 | 238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上学期期终学习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8 .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主张。伏尔泰想借此阐释
A.开明专制B.君主独裁C.民主共和D.三权分立
9 . 启蒙思想家经常喜欢自称“哲人”,这个与启蒙运动精神相连的词汇表明,他们
A.相信自然科学
B.批判宗教信仰
C.喜欢探讨思辨
D.推崇理性主义
2019-11-0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年高三4月高考模拟(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不同人眼中的孔子】

材料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中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所说的孔子。
(3)他们这样评价孔子的意图是什么?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