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修昔底德在分析雅典民主时指出,普通人常常容易不用批判的方式去接受所有古代的故事,“事实上,大多数人不愿意找麻烦去导求真理,而很容易听到一个故事就相信它了”。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主张雅典城邦实行精英政治
B.否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功绩
C.认为雅典民主忽视个体权利
D.认为民众已失去政治热情
2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以思想力求真理,不赖官能之辅助,日求进益,则终有一日得见永久不变之真理。”与之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A.“格物致知”B.“心外无物”C.“天道有常”D.“经世致用”
3 .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搀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 “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通过研究表象,进而探索事物背后的真相
D.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4 . “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这表明,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关系是
A.完全一致
B.纠正与发展
C.彼此对立
D.毫无关系
2017-12-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上高二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
A.公开反对原始神灵
B.强调理性的重要性
C.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D.因违法遭到了惩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
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
2017-05-19更新 | 779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中部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美国学者肯·沃尔夫在《大历史视野》中比较东西方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时指出:(他们)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比如)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他们)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
A.老子和苏格拉底
B.孔子和柏拉图
C.孟子和亚里士多德
D.韩非和柏拉图
8 . 下图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9 .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思想的传播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苏格拉底和孔子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材料二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观点,并指出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三大革命”。

(3)“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种“觉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是什么?

10 . 孔子与柏拉图虽然生活在地球的两端,但都处于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并都试图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他主张“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学而优则仕”。柏拉图认为善的国家必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道德存在,他设想国家由生产者、卫国者和护国者组成,三个等级各守其位,恪尽职守。国王由哲学王担任,依靠他的统治教化,培养出优秀的公民,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请回答:

依据材料比较二人政治设想中的相同点。

2015-03-31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湾里区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检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