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格拉底认识到当时社会已从原来的“有序”变成“无序”从原来的“治”变成了“乱”。外部世界的失落,促使他转而经营人的内在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内在的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指
A.重建雅典的有序社会B.恢复雅典城邦的繁荣
C.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D.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
2019-12-12更新 | 622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你们当中有些人有主宰的力量,而神在创造这些人时,掺入了黄金……其他人由银铸造,是他们的辅助者……还有将成为农夫或工匠的人,即是用铜与铁打造。”这说明柏拉图
A.主张雅典公民应有等级秩序B.认为神高于一切
C.理性思考了雅典的民主制度D.肯定了人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表,由此可见中外两位思想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颇多,二者的根本目的在于
文明区域人物名言或观点
古代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A.挽救政治B.规范道德C.发展教育D.追求人性
4 . “一些囚徒从小住在洞穴中,身体都被绑着,不能转头,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此时一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看到了太阳,发现了事物的真相。”(摘自古希腊《理想国》第七章“洞穴隐喻”)这反映了
A.希腊人对外界孤陋寡闻B.希腊人思想受到了束缚
C.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D.追求自由便可发现真理
5 . 苏格拉底被誉为“智慧”的化身,下列关于苏格拉底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哲学追求主要认识人自身这一命题上
B.他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C.他认为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D.他使哲学开始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6 . 从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的变化表明
A.研究开始转向人本身
B.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C.雅典民主制走向繁荣
D.对人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期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佛陀关注心灵智慧的觉悟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问题
2019-10-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近代法国哲学家勒内简 卡尔的名言是“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我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二者反映 的相同理念是
A.反对宗教愚昧
B.提倡理性至上
C.弘扬民主法治
D.主张思想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说:“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即是说要求由神只和理智来统治;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便无异于引狼入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A.法律本质是人性的体现
B.法律应以神性为出发点
C.法律应当具有最高权威
D.法律需服从民众的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希腊和中国分别爆发了人类思想上的“造山运动”,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
希腊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
中国 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点是
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B.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
C.都重视对事物评价标准的研究D.都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研究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