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
2020-11-20更新 | 328次组卷 | 100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人们的视野从自然转向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A.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B.具有主观性与相对性
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D.认为人是哲学研究的主体
2020-10-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城邦的法律是一种生活的模式”,而不是一种法律的结构。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亚里士多德承认理性和感觉是认识的起源
B.希腊人强调公民必须执行法律赋予的权利
C.雅典公民参与城邦的共同生活是一种义务
D.亚里士多德完全继承了柏拉图的社会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智者学派只强调人的相对感觉,忽视道德造成了雅典的危机。为强调普遍的知识,贬低感觉,以理性去探讨道德价值并确定普遍的绝对的善,苏格拉底明确提出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
C.善是人的内在灵魂D.人应独立思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在王宫前廊相遇,游叙弗伦要告自己的父亲杀人。苏格拉底开始表示不理解,但他相信,游叙弗伦告父亲是有理由的,他之所以做出控告父亲的选择,是因为他的虔诚,即对神无所隐瞒。可见,苏格拉底
A.强调神性B.注重人权C.倡导民主D.推崇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人文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理性主义
2020-09-08更新 | 110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歌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数量关系(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酒的。古典盛期的苏格拉底却认为“对于使用它的农夫来说,一个有用的粪筐,就是美的东西”。美学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
A.人文精神的觉醒B.平民权利逐步增加
C.自然科学的衰落D.出现学术争鸣盛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苏格拉底从欺骗敌人、自己人、亲人是否符合“道德”真理,与人们进行了对话探讨,使人们最终明白,“道德”真理不能用是否“骗人”来说明。由此可知,苏格拉底认为
A.美德不能等同于真理B.人们应该尊崇理性判断
C.真理的标准相对客观D.道德判断具有不可知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认为:“有理智的教育和培养能带来益处,而失去理智将带来危害。……未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不认可感性的意义B.强调人的理性
C.对人文主义的质疑D.捍卫思想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被称为近代人文主义的起源,主要依据是他们
A.冲击欧洲封建教会B.肯定尊重人的价值
C.确立理性主义思想D.反映资产阶级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