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苏格拉底的伟大就在于:他没有触犯任何法律,也知道对他的审判是不合理的,但他仍然愿意去遵守法律,去服从通过合法程序所作出的判决。该学者意在说明(     
A.直接民主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B.程序公正蕴含正义价值的考量
C.苏格拉底追求理性自由的精神D.雅典公民遵守法律程序的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角度追求。这表明古希腊
A.创造了辉煌的文化B.哲学发展有永恒性
C.具深厚的人文意蕴D.自然哲学不断发展
2022-04-12更新 | 1252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演练卷历史试题(选必三)
3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C.教育能使人认识美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021-11-01更新 | 399次组卷 | 6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广雅、二中、六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历史试卷
4 .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仰神,并由此受到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上表明(   
A.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都因犯罪遭受到了处罚D.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2021-05-14更新 | 279次组卷 | 40卷引用:【校级联考】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能带来幸福……人的错误是因为无知,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正确。在此,苏格拉底强调
A.人的权威B.知识的作用C.知行合一D.道德的标准
2021-02-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     
A.推崇绝对真理B.具有理性精神
C.注重人文精神D.捍卫思想自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的教育观起源于智者的哲学观念,普罗泰戈拉说"他希望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最有效地管理城邦事务的称职公民",同时期,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打破门第限制招收学生。智者学派的主要课程除了修辞学和辩论术之外,还包括文法。普罗泰戈拉还首创"正名",要求准确使用语言名称。在教学方法上,智者学派采取的是集体授课和师生共同讨论等方式。据记载,高尔吉亚和希庇亚斯等智者经常会在奥林匹亚赛会时,面对参加赛会的运动员和无数观众,发表自己的演讲并且回答观众提出的所有问题,允许学生自由提问、集体讨论,形成活跃的教学氛围。

——摘编自李娅囡《古典时代智者学派的教育观研究》

材料二   苏格拉底不仅给西方哲学注入了动力,而且也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深化,他在教育行为中运用哲学对话上的平等性原则,认为对话双方都是具有完整人格且独立的人而存在的。他说"不取报酬的人是考虑到自己的自由",因此,在他的教授对象中既有诡辩家安提丰、富有的克里同,也有雇工犹泰鲁斯等各色人等。苏格拉底从不以教师自居,常在街头、集市、宴会或广场上与人聊天,在与谈话对象的交流中,流露出求教者的口吻。他主张"德性即知识",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和问题的终结者,也无从谈起对学生的教导与控制,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后知后觉者。

——摘编自左玉迪《法理学视角下的苏格拉底教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智者学派的教育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教育观与其哲学思想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教育观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2021-01-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古希腊一位哲人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D.普罗塔哥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通过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
A.善恶之间可以相互的转化
B.教育能助推人们明白道理
C.社会环境影响人们认知
D.社会进步推动人们向善
2019-04-26更新 | 136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联考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
A.尊崇法律权威
B.忽视道德规范
C.崇尚知识美德
D.追求直接民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