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讨论的重点是自然界本身,提倡怀疑精神——智者学派
B.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苏格拉底
C.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亚里士多德
D.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普罗塔哥拉
2023-01-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外历史重大改革证明,影响其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才问题。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因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

——苏格拉底


(1)列举在苏格拉底时代,雅典公民用“豆子抓阄的办法”可以担任的公职。简述苏格拉底对“豆子抓阄的办法”的态度及原因。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商君书·境内》

故曰:强者必刚斗其意,斗则力尽,力尽则备。是故无敌于海内。

——《商君书·立本》


(2)阅读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对于秦国军事人才的奖励制度和目的。

策进士者,若曰邦家之大计何先,治人之要务何急,政教之利害何大,安边之计策何出,使之以时务之所宜言之,不直以章句声病累其心。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取材》


(3)在上则材料中,王安石认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应该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其目的。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4)依据材料,结合史实,指出近代维新变法运动在“开学校”方面的历史贡献。
2020-05-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该名言出自
A.梭伦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
2020-05-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苏格拉底是一个不断反思自我的雅典人,他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间。他提出的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
C.理念是世界的本质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孟子提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据此可以判断二者都关注
A.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B.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
C.治理国家要为政以德D.理念才是万物的本原
2020-03-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 (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 •路德的主张,并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与孟子有相似观点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公元前800至前200年间的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以下思想属于相通之处的是
A.民主权利,源远流长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思想一统,法律至上D.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苏格拉底反对雅典“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制度,而主张让“那个知道的人”去统治。下列著作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的是(  )
A.《理想国》B.《路易十四时代》
C.《十日谈》D.《纯粹理性批判》
10 . 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回答。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非工具”
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