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993 道试题
1 . 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此文书的性质最可能是(     
A.秦汉的田律B.隋唐的户令C.宋元的税法D.明清的乡约
2024-06-02更新 | 91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艺术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不具备完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2024-05-01更新 | 144次组卷 | 5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牛奶的食用和传播

时期状况
中世纪经常食用乳制品被视为贫困的标志。
1871巴斯德灭菌法发展到成熟阶段。
19世纪末火车的运行驶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法国、俄国人分别将奶牛带入中国。
1906美国通过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
1910居住在天津的德、俄、意、日等多国商人已经开始经营乳牛场。
1926冰箱的出现使得奶类的保存与运输更趋便利。
1950323法国政府强制规定必须销售用蜡封口的瓶装牛奶。从此,瓶装或纸盒装牛奶的销售日渐普及。
20世纪90年代瑞典利乐公司把无菌复合纸包装从北欧带到了中国,直接推动了中国乳业“黄金10年”的到来,让牛奶成为家家必备的日常食品。
21世纪以来国内乡镇地区消费能力逐渐增强,促进我国乳制品消费稳步增长。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指出所提取的信息;论题明确且紧扣信息;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2024-04-25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方面的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民族国家出现的新情况,并简析其影响。
2024-04-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大事记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清政府逐步推出各项“新政”,改革官制、兵制、学制,奖励工商。

1905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组成同盟会,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19059月,清廷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

190510月,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9月,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612月,湖南、江西交界爆发萍浏醴“革命军”会党起义。

19075月—19084月,仅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就连续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910月,除新疆奏明缓办外,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

19114月,黄花岗起义。

19115月,“皇族内阁”成立,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清廷空前孤立。

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190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除清政府外,还有哪两股政治势力在思考中国的出路,并概括其政治主张。
(2)根据以上材料,如何理解“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请结合清末新政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说明。
2024-04-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78年,开平矿务局欲招集商股80万两,到1880年实募得仅30万两。后“每日出至五、六百吨之多”,利之所在,趋之若鹜。1881年11月,“矿局在上海已集股一百万两”。1882年,面值100两的股票涨至154两,1883年春,股票持有者已拒绝210两的售价。这说明(     
A.企业经营模式关乎其成败B.开平矿局赢得民间资本青睐
C.开平煤矿的成功获得保障D.政府态度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7 . 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与1952年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基本结构相似,民族区域“自治权”部分从11条增至28条,新增部分主要涉及招工、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外贸、流动人口管理、环境保护等。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B.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工作重心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D.基层民主建设以人民为中心
8 . 如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民族自决原则已经确立
C.启蒙思想指导各殖民地争取独立D.战争削弱了宗主国力量
2024-04-07更新 | 244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广东·期末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全球化动力机制的变化”的课题时,制作了以下示意图做为学习成果,准备进行展示。

第一次全球化的动力机制示意图(1914年之前100年)
请你做为学生评委,结合所学对该示意图进行评析。(要求:可以赞同或提出修改建议,并加以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2024-04-06更新 | 3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1995—2009年部分地区外资银行数量占该地区银行总数的比重。据此可知,上述现象(     
A.加快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B.改变了已有的国际经济格局
C.使部分地区金融风险性增大D.制约了当地民族企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