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各个文明之间既相互冲突、相互抗争,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路德之前,德意志地区的教民其实读不到《圣经》,他们对基督教的理解来自牧师的表述,而牧师的理解来自主教,主教的理解又来自教区红衣主教(也被为枢机主教),当然,最后均来自梵蒂冈教皇的解释。而教皇的解释在每一个传播的节点都会被各级神职人员根据自己的利益进一步曲解。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白话文,并通过印刷术传播,让德意志地区的农民也可以读到,这样教皇和各级神职人员再也无法控制和曲解信息,这最终动摇了梵蒂冈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帮助欧洲走向理性的时代。

——引自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材料二1919年底,当英国国王发布公告,宣布实行《改革法案》时,甘地依然建议国大党对此表示欢迎,并且以一种真正的合作精神进行新的立宪尝试。……但甘地对英帝国的信任一直遵到破坏。他发现,英国政府没有设法弥补在旁遮普地区犯下的错误,反而设法遮掩官员所犯下的罪行。……这些发现沉重打击了甘地的信念。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英国的统治总体上是一种有益的机制,但现在他发现,这其实是一副既邪恶又潮讽的面容。面对这样一种“撒旦式的”统治,每一个印度人都有责任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摘编自【印】克里希纳·克里帕拉尼著《甘地传》

材料三文明交往的全球化阶段,与以往人的关系的血缘、地域的不同之处,表面上看,是交往范围的空前扩大,地球变为“村庄”;实质上在于交往借助于信息技术等新的方式,在民族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些新的联系。商品世界、政治世界、文化世界、生活世界互相交叉,推动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新结合,并以本土化的形式,绘制着体现传统性底色的千姿有态的民族国家现代化图景。

——摘编自彭树智《论人类的文明文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新教与旧教相比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甘地对“英国的统治”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结合所学,分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现在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传统文化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与交流的条件。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谈谈你认为人类文明交往中应奉行的理念。
2 . 胡斯在13世纪大肆批判宗教人员,称其已偏离基督真道,贪爱钱财、滥用职权、搜刮平民,后被教会判处火邢。执行时胡斯说,你们现在烧死的是一只鹅(捷克语中“胡斯”的发音),但是一百年后,你们将会听到一只天鹅的鸣唱,这是你们无法烧毁的,而且到那时你们将不得不聆听它的歌声。据此可以推断
A.胡斯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B.胡斯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宗教改革家
C.14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D.马丁路德批判教会“因行称义”主张“因信称义”
2021-05-2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北欧,新教逐渐打破了高利贷禁令……加尔文自己的《基督教教义》中宣称,禁止放贷取息的目的并非为保护借钱做生意的富人,仅仅是为了让贫民不再受苦。由此可知
A.北欧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率先打破了高利贷禁令
B.新教伦理突破传统神学对经济发展的思想束缚
C.加尔文教派都主张反对高利贷性质的经济行为
D.高利贷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6世纪,西欧大陆的一些国家正在向民族国家转型。由于没有强大的皇权主导,在德意志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宗教派别新教和原来的天主教,其彼此实力相当。据此分析德意志的教派对峙
A.加速了东西方教会的分裂B.成为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的原因
C.阻碍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D.影响了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2021-01-20更新 | 261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2020-11-25更新 | 163次组卷 | 6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考前浏览题历史试题必修三
6 . 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据此推知,宗教改革
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
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
2019-12-10更新 | 70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0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针对教会宣扬的“教会之外无拯救”,马丁·路德提出了“人人皆僧侣”的思想。这两种观点的本质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上帝存在
B.是否承认精神自由
C.是否承认教随国定
D.是否主张人民主权
2019-11-1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9-10-05更新 | 317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6世纪,“他们都要求从世俗的情感和欲望解放领域转向思想文化体系的清算领域。也可以说,他们都希望从思想体系上,而不是从人的情感上来清算神学体系。”据此可知,“他们”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否定宗教神学
C.倡导人非工具
D.强调人有信仰自由
10 .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搜集史料证明:在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卢修斯把自由和财产赐予英国教会,当卢修斯写信给阿莱赛利乌斯教皇请他到英格兰传授罗马法时,教皇回信说卢修斯不需要罗马法,因为他已经有了不列颠法律。亨利八世此举的目的是
A.否定教会权威
B.证明君权神授
C.没收教会财产
D.建立民族国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