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5世纪中期印刷品古登堡版《圣经》发行后在西欧大规模传播,人们争相购买,认为这是最可靠和标准的《圣经》,并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这一现象
A.加速了宗教改革的进程B.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C.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弘扬D.推动了区域文化的交流
2 . 1519年,南德帝国城市仍希望继续与德国查理五世皇帝结盟,“当查理五世1520年到达根特时,奥格斯堡、纽伦堡、沃尔姆斯等城市代表在那里迎接他,希望皇帝继续执行马克西米利安的南德意志政策”。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宗教改革的出现B.世俗王权的上升
C.市民阶级的兴起D.信仰体系的崩溃
2022-04-23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怀仁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5~16世纪,南欧掀起文艺复兴,北欧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时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说明宗教改革
A.推动了社会深刻变革B.促进了民主意识觉醒
C.冲击了罗马教廷权威D.继承了文艺复兴思想
2021-05-07更新 | 832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杜维明在《王阳明何以成为知己)指出:“马丁·路德提出来最重要的观念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信仰,不要靠外在的制度,不要靠牧师,甚至不要靠教皇来帮忙,你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教,所以我认为,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就像路德对宗教的贡献一样。”可见两人在信仰的标准上都
A.从外在权威转变为内在自由B.从上层精英转变为下层大众
C.从繁琐转变为简约D.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文化共同体长期存在,民众大多认同自己基督徒的身份。但到1599年,英国埃塞克斯的大巴德菲尔德,大约200名教徒中,只有不到20人去天主教堂做礼拜。1617年,新温莎森林的居民去十次啤酒馆才有可能去一次天主教堂。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英国宗教改革影响了信徒的宗教观念
B.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开始打压教会势力
C.科学革命使民众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
D.人文主义者要求改革教会的强烈愿望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唐到宋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 -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摘编自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

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并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
2020-03-17更新 | 51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4月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C.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2020-02-08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县区)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16世纪之交,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在这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人类所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几乎皆与西欧一次又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海外扩张密切相关,它们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曙光的来临。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15世纪16世纪之交西欧社会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5-09更新 | 943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加尔文认为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的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这一主张有利于
A.巩固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B.扩大路德教的社会影响
C.强化天主教的禁欲主义思想
D.拉近宗教与世俗的距离
2018-09-03更新 | 33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山西太原高三下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个人的生活范围、职务工作都是至高无上的主所交付和安排的……如果基督徒在某种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卓有成效,道德高尚,并参加和服从教会,他就具备了“蒙召”成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否则,便是弃民。……加尔文因此极力提倡诚实、正直、勤勉的职业道德,反对欺诈和投机。正如弗罗姆所说:强迫自己去工作,喜爱节俭,把个人的生活变成达到别人的权力之目的之工具,苦行禁欲,以及一种强制的责任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性力量,没有这些属性,现代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从加尔文宗教改革看西方现代性起源》

材料二   1525年,(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指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还认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他的“四民异业而同道”在其时引起了很大反响,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工商的传统看法。到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

——摘编自《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

材料三   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而当工业文明的曙光到来的时候,商人阶层非常悲哀地无法建立独立的、新的商业伦理,企业家阶层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非常薄弱。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相关历史背景,评述加尔文经济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阳明对经济伦理的改造与加尔文有何共同之处,分析其未能真正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