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

时期和文本(传奇、话本、小说、戏曲、影视作品)唐传奇《李黄》和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明代冯梦龙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和清代方培成戏曲《雷峰塔》1924年鲁迅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和1943年田汉京剧《白蛇传》(1958年修改)
人物形象特点白娘子令人恐惧的蛇精向往世俗婚姻生活、贤妻良母、精通商道悬壶济世、自由婚恋、救济贫弱的“新女性”
许仙出生将门或仕宦家庭经营药材生意、趋利避害、自私薄幸,法海收伏白娘子后表示忏悔抗争、追求爱情的“战斗者”
法海正义除妖人、慈悲渡众者封建势力的代表

——摘编自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等


从表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人物,提取其艺术形象演变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思想史的相关知识,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 . 明清时期的文艺作品中不乏对女性的描摹和刻画,其中有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冯梦龙 《警世通言》),也有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从各个角度描摹女性美以及社会百态的《红楼梦》, 这反映了当时
A.文学具备政治批判色彩B.女性自我意识有所觉醒
C.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男女平等观念趋于流行
3 . “讲史”是宋代说话四家之一,以说讲历史故事为主要特点,一般篇幅较长,取材正史而 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为基础 的“历史演义小说这一文艺的新形式
A.扭曲了历史发展的真相B.树立了价值取向的标杆
C.标志着传统史学的产生D.迎合了市民的文化诉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小说是被摒弃在主流文化之外的文学样式,由于其游离在官方视域之外,因而得以生存乃至蓬勃发展。同时,明清时期颊繁而又严苛的文字狱,使得文人小心翼翼,避免贪-时文字之快而触犯统治者的禁忌,以致遭罪甚至遭遇满门抄斩的灾祸。于是,这个时期的文人很容易就转向为通俗小说作家。仕途不畅、人生失意,都极容易使得丈人寄情于文学创作。

——摘编自彭巧《明清章回小说中情理冲突模式研究》

材料二 《红楼梦》通过贾宝玉的自由人生和以贾政为代表的道学人生的冲突,表现了对主体意识的礼赞和对程朱理学的批判。《西游记》通过对孙悟空的主体意识和人格自我完善中的能动作用的肯定,表达了个体人格与群体人格、主体意识与伦理意识统一的人格理想;以不乏调侃意味的笔调描写了猪八戒好色贪财.爱吃好睡的世俗性格的同时,最终还是让如来佛封这位色情未泯、口壮身慷、食肠宽大的八戒适得其所地做了个受用的净坛使者,这表现出的是当时人们对人欲的认可和宽容。《儒林外史》则以人们对功名富贵的态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点,对在功名富贵面前保持独立人格的真儒奇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肯定,同时又以对经世实学的重视和以对礼、乐、兵、农的提倡,表现出对阳明心学空谈心性流弊的纠正。

——摘编自宋克夫《论章回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表现。
5 . 明清时期,一批附有绣像插图的通俗小说非常畅销。这些插图,由作家根据小说的描写,将 物按照在文中出现的顺序进行艺术再创造。他们注重描绘人物的神情相貌、动作姿态。图 1是雍正年间刻版 《绣像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的一幅插图。这类小说的出现
A.适应了市民阅读的需要B.表明文化市场竞争激烈
C.反映出文人画注重创新D.推动活字印刷技术发展
2021-10-17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小说中经典人物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后来通过几个商人凑钱捐了个监生,此后借着监生的身份,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儒林外史》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后来被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儒林外史》

鲜于同:六十一岁中进士,说明“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的道理。

——《警世通言》

郎玉柱:《书痴》篇中主人公,书痴,先人留下满屋书,一卷也不忍卖,只爱读书。每逢学政案临测试,必拔得头筹,但又苦于乡试次次落榜不中。

——《聊斋志异》

材料二   《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有记载“读书例日:若读到古人忠处,便思自己忠与不忠,孝处,便思自己孝与不孝。至于善恶可否,皆当如此,方是有益。若只读过而不身体力行,又未为读书也。”作者蒋大器说明了人们读书看到古人忠孝的地方,便想到自己是不是忠孝。小说的作用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而且更是要在行动上有所体现,即要思古人之善行,起而效仿施行。市民阶层的百姓在闲暇时看小说,是因为它通俗浅显,阅读不费心力,且有娱目适情功效。许乔林在《镜花缘序》中用素以威严刚正不苟言笑的包公作比喻,来形容这种小说的影响力:“《镜花缘》一……饮程乡千里酒,而手此一编,定能驱遣睡魔;虽包孝肃笑比河清,读之必当喷饭。”此外,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有一个创作模式,即才子佳人们的爱情无一例外地遭受着这样或那样的坎坷和磨难,这些磨难有的来自朝廷官吏,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及封建官场的复杂斗争。

——摘编自曾美桂《明清通俗小说对社会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小说的社会作用。
7 .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种变化
A.是为丰富不断发展的文学艺术形式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普遍迅速发展
C.适应了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D.是汉字发展由繁到简趋势的产物
8 . 凌蒙初在《初刻拍案惊奇》序中说:“今之人,但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日用起居,其为谲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也。”同一时期的文学批评家也强调小说要写最普通、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用“极近人之笔”,描写眼前事物,状写市井百态。这体现了当时
A.反传统思想得到传播B.小说已进入总结阶段
C.文学创作陷入了困境D.市民自我意识的觉醒
9 . 下图为明刊本《忠义水浒传》中的插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了足球游戏起源于宋代B.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
C.描绘了丰富的市井娱乐生活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
10 . 明代话本小说的勃兴是以搜集整理宋元话本小说作为起点的,但在“三言”中宋元旧篇的比例远比它之前的《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要小。“三言”的最后一种《醒世恒言》,明人作品明昆多于前两种。这体现了明代
A.小说创作蓬勃发展B.文学世俗性极大增强
C.文学沿袭宋元风格D.小说数量超宋元时期
2021-10-1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